黃超群
【摘要】我想每一課都有“一滴”,值得我們去側重,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去考究的,因為教學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去苛求每一課能面面俱到,只要我們把每一課的這“一滴”做精做細了,它的力量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關鍵詞】教師;《鄒忌諷齊王納諫》;思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南安的課改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觀念下,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深入中,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依然揮舞前,我們已經走過了十五年,到底課改帶給我們一線教師怎樣的觸動,是時候靜下心來思量考量一番了。
古語有云:師者,乃傳道授業解惑也。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傳道”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我更想把它理解為傳授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教習的方法也有很多,而且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知識卻是較為永恒的,課改的理念中突出師之導,我想這個導應該很值得考究的,考究導的方法,考究到位了,學習的方法即呼之欲出,學之釋然,教之坦然,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明顯,“導”即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做到這樣,首先教師應該起示范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凸出歸納與總結,把這種想法和做法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中。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一個重要的學習點,就虛詞“之”的意義和用法的總結,在這篇課文的一般教習之后,我讓學生找出文中有用到這個字的句子,結果有20個地方出現這個字。我們有時候習慣性把“之乎者也”替稱文言文,這個“之”排在第一,可見它在文言文中的廣泛應用及重要性,而初中生對它是懼怕的,因為它的使用規律實在是太難掌握了,初中生還是文言文初學者,所以懼怕是肯定的,每次一考到這個字,學生們就難免糾結一番。
因此很有必要來針對這個字歸納總結一下,特別是在已經學習了不少文言文的初二。學生們找出了20個句子,都用“啊”來表示他們的驚濤駭浪,我給他們吃顆定心丸,其實不用怕的,句子一個一個來解,知識一點一滴吃透,總能找出辦法的。有一個眼尖的學生大喊了一聲:“老師,有一些句子看起來就知道用法一樣。”是啊!我們實在要感謝作者和編者給出了這樣一篇,可以“抖包袱”的作品,你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看起來是如此的孿生,“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簡直是一模一樣,非常不錯的一篇經典教學文本。在逐一釋義之后,我再提醒學生看一看,要注意的是:教師千萬不要越位,一定要讓學生自己看出來。肯定能得出這樣的規律:“之”在這里總共是四種意義和用法:
①語法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②結構助詞,的;
③語氣助詞,補充音節之用,不譯;
④代詞,指代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而定。
把“道”傳到學生的手里,傳到學生的心里,學生美滋滋的,教師也喜洋洋的。當然“一課一滴”并不是一課只教“一滴”,而是一課側重教“一滴”,因為課文跟人一樣,亦是有長有短,每篇課文都有其“長處”,我們要把它“挖掘”出來。
《永久的悔》講述了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永久的悔,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一生苦難非常,作為兒子知道母親的苦,痛惜母親的苦,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母親安享晚年,可是沒等到那一天,這位一生苦難的母親卻走了,帶走了她一生的苦難,也帶走了兒子的平生所愿。
在總結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說:“我們應該珍惜親情,特別是現有的親情,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怎樣才是珍惜啊?”有一個學生不解地問。
這著實讓我懵了一會兒,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我還是很快地想到了一個可以解釋的辦法,反問學生:“珍惜水源,大家平時都是怎么做的呢?”
“節約用水,洗手洗臉的水,可以沖馬桶等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話開了。
“對了,同學們都講得很對,有很多珍惜水源的方法,但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珍惜水源的心,對嗎?”
“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位年輕的媽媽給自己的老母親洗腳,讓年幼的兒子看到了,他也去打了一盆水,跌跌撞撞,漸行漸灑地要給自己的母親洗腳!你們被感動了嗎?……一個有孝心的人,會懂得怎樣珍惜親情的……”我斷斷續續地說。
這一課的這“一滴”,我備課里沒有提過,也沒想到,更不用說事先準備好答案了。過后想想,實在是太令人欣慰了,這比預想的方案要好得多,學生的提問就像一個支點,翹起了深化主題的難點,讓難解一下子變得易解,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我想每一課都有“一滴”,值得我們去側重,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去考究的,因為教學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去苛求每一課能面面俱到,只要我們把每一課的這“一滴”做精做細了,它的力量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