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黨的十八大重申了教育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了教育發展的方針和“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了抓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的重大舉措。抓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即要教好書,育好人。為師者本身須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而且在各方面都應是學生學習的楷模。語文教師要求學生能寫能讀,那么,我們教師首先要能寫能讀。如我們現在積極倡導課外閱讀,那么凡是我們要求學生讀的書目,我們老師首先要讀,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老師指導、評價學生讀的能力。由此看來,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整體素質,才有資格為人師,才能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師應有較高的“水平”,這個“水平”從當今時代要求看,就是指教師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
首先,語文教師的素質體現在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基本功。教師的知識愈廣博,愈可以用最簡捷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付出的時間、勞動就愈少。教師要給學生傳播文化知識,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就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基本功。語文教學內容涉及很廣,社會生活紛繁復雜、日新月異,語文教師要隨時向生活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思想,不斷提高讀寫基本功。語文教學專家于漪老師因有廣博的知識、厚實的基本功,因此每講一堂課,都使人感到是一種精神享受。這與她長期努力、不斷學習是分不開的。為適應教學,她把自己需要的專業知識一門一門攻下來,涉及自然科學、音樂、美術、戲劇等知識。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就提出語文教師最好成為“雜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感受到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書,為了讓學生翻不完,我們就要不斷增加自己的頁數,要不斷學習、提高、豐富自己,只有不斷地拓寬和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在業務方面,我們總是原地踏步不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總有一天,我們會被社會所淘汰。
其次,語文教師的素質體現在要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在當今經濟時代,教師應該堅守自己的陣地,不被社會物欲所熏陶。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他還有教育人、感化人的莊嚴任務,他還影響著學生人生的各個方面。要塑造一代新人,首先教師本人要塑造自己。這就向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教書、育人、做人的問題。教師的思想水平,對教學效果有很強的制約作用。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必然與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質、趣味等因素緊密融合在一起。語文教師不僅要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還兼有傳播社會學理論、灌輸文化史知識、進行基本觀點、基本道德的思想教育。只有師德高尚,語文教師才能運用自身的知識、能力,承擔起既教書又育人的重任,做到“文道統一”。同樣,語文教師具有崇高的思想,也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地體驗感知作品,才能被教材中《老王》《品質》《最后一課》等課文中人物形象的崇高、悲壯、偉大所感染,引起他們理智與情感的緊張探索,促使人克服自身的渺小與平庸。同樣一篇課文,由于每個人的思想態度不同,社會經歷不同,理解深度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解讀態度、情感價值觀。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只有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具備語文教師整體素質,才能主動攝取人類文化、精神財富,把學生引向正確的軌道。張志公先生主張教師要帶領學生在文章里走個來回,從各種各樣的文章里汲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需要的人類文化、精神財富,要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求潛滋暗長,水到渠成。
語文教學的最終任務是培養人,使學生成為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兼備的新世紀建設者。一個教師的做人,直接制約著教書、育人的效果。所以做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要注意不斷完善自己的整體素質,特別注意完善自己的思想素質。全社會都注意了這一問題,我們定會欣喜地看到,今日幼苗由于教師的無私奉獻必將成為明日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