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方
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不僅要從培養學生的觀察、注意、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方面著眼,更需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的作文興趣,使之在作文教學中起推動、促進智力因素的作用,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下面筆者結合作文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一、激發情感,誘起表達欲望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因素,表現在作文教學中,就是要使學生動情、動容,來描寫自己最熟悉的人,討論自己最關心的事。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誘發了心理需求,就能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比如我校學生都知道我市引進了“必康藥業”,是省級企業集團,它對我市的經濟發展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聽企業領導介紹,讓學生認識到發展企業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重要作用。回來后要求學生以訪問記的形式進行介紹,并向報刊投稿,同學們覺得這既有榮譽感,又有一種使命感,急著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讀者。
二、調節心理,誘發良好情緒
一些學生害怕作文,對此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不能動輒以作文壓學生,活動還未進行,作文已經布置。讓學生帶著框子去作文,如此作文,學生怎能不怕呢?因此教師要重視作文指導,不斷改變方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比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并要求寫影評,教師不必事先布置任務,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要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觀看,看完電影后讓學生討論:影片講了什么內容?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飾演的哪個人物?對于這些問題,學生一定情緒高漲,發言熱烈。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談談:你對影片的主題有什么看法?你對影片中的哪個人物或哪個鏡頭最感興趣,能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然后把這些內容寫下來。一般來說,學生都能寫出較有分量的影評來。
三、引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大多數學生怕寫作文,喜歡寫作文的學生恐怕不多。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冥思苦想,其結果卻仍不盡如人意。但是否可以在指導方法上作些變化呢?比如,學校附近工廠有噪音、廢氣污染,教師啟發學生根據切身感受,談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再通過組織學生做社會調查,利用自己所學的物理、化學知識測試各種數據,向有關部門呼吁等活動,然后讓學生寫《我們需要潔凈的環境》的作文,學生就會感到作文并不難。因為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事實上,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問題是我們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并把觀察所得結合自己的感受恰當地用口頭或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四、從說到寫,降低作文難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學生在與同學、老師、家長相處時很會說話,但要他將所說的話訴諸文字卻會顯得非常困難。這就說明,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表達確實存在著較大的距離,這是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也是語言訓練的必由之路。作文教學要有意識地縮短這一距離,就要注意堅持從說到寫的原則,降低作文的難度。有一次,我在作《可愛的家鄉》一文的作文輔導時,和學生進行了家常式的談話:“我們窯灣鎮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哪個同學能介紹一些有關窯灣的歷史傳說呢?”同學們爭相發言,相互補充,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繼而我又說:“你們介紹了不少有關窯灣的歷史,但我還想知道一下窯灣的現在,你們能說說嗎?”同學們又從窯灣近年來在交通、小城鎮建設、農業現代化、教育事業發展等方面談了窯灣古鎮的今天。有一位學生特別指出:“我們窯灣生產的綠豆燒、甜油走遍天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課堂氣氛熱烈。然后我讓學生以《可愛的家鄉》為題,整理成一篇文章。同學們興趣高漲,很快就完成了草稿,字里行間,句句真情,字字實感。可見要寫作文,首先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再從學生說的過程中逐步變成書面文字,學生就不會感到很難了。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好作文光憑興趣、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具有不怕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幫助學生明確奮斗目標,逐步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