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秋榮
【摘要】學語文,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使學生養成書寫規范、字體端正、卷面整潔美觀的好習慣。要想學好語文,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是第一步,它也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其次,要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奏”,也是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第三,培養多讀的好習慣。良好的朗讀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感的培養;多讀書能豐富閱歷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使繁瑣枯燥被動的學習變成一種簡單有趣主動地渴求和探索,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地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語文,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會增強,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得到提高。繁瑣枯燥被動的學習將會變成一種簡單有趣主動地渴求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自身語文素養也會得到不斷的提升。修訂版的語文《大綱》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都強調“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可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會使人受益終身的。正如王爾德所說:“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所以,要想學好語文就要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
一、培養學生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字寫得好壞,也能體現其語文素養的高低,俗話說得好:“字如其人”。更何況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漢字既表音又表意,是我們祖先智慧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其書寫更是一門藝術,集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這方面我們有許多的書法大家,我們后輩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一文明智慧傳承發揚下去。
所謂書寫規范簡單說就是書寫時,寫字姿勢正確,寫字方式恰當,能使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做到正確,端正,整潔,美觀。而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人們在鍵盤上的敲擊速度越來越快,對漢字的書寫也越來越不重視,中學生也由于作業多,忙于趕時間,完任務,字也越寫越亂,有時寫得是什么連自己都不認識。照這樣下去怎能學好語文?要想學好語文,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是第一步,它也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在平時的學習中無論是記筆記、寫文章、做作業都要要求學生書寫正確,不寫錯字別字,不丟字漏字,字體工整,字跡清楚,對這方面的訓練要做到不厭其煩,不厭其細。逐漸使學生養成書寫規范,字體端正,卷面整潔、美觀的好習慣。
二、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奏”,也是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
第一步,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并對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通過查工具書了解其讀音、意義及在課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第二步,再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根據文章的特點對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賞析。比如,對人物的刻畫,能夠表現其性格特征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的運用,還有一些運用修辭手法描寫生動形象以及內涵豐富深刻等的語句進行品讀賞析。
第三步,三讀課文,提出質疑。針對預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或引發的自己的想法具體寫下來。這樣,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課文,在課堂學習之前首先通過自主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解決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再把預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帶到課堂上來,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交流,這樣課堂學習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在聽課時就會積極主動、心無旁騖,聽課效率、學習效率都會得到提高;同時,經過這樣不斷地學習積累,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培養多讀的好習慣
(一)課堂上對所學的課文要多進行大聲的朗讀訓練
一個人的朗讀能力可以體現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語文知識的積累以及語文素養,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不僅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做到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朗讀時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作者本人,所讀的內容都是發自自己內心,都是自己所寫,我手寫我心,這樣就能設身處地有身臨其境之感;在讀時要做到:聲音亮,像說話,訴真情,即朗讀時聲音要洪亮,就像平時和別人說話一樣,抑揚頓挫,有真情實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課文的境界中,能夠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投入進去。學問家朱熹就說過“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良好的朗讀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感的培養。
(二)課外要多讀一些有益的書籍
可按年級或時間的長短進行閱讀摘抄,寫讀書筆記,教師并給予指導組織交流。如平時課程學習比較忙碌閱讀時間少,可讀一些篇幅短、易理解的文章;假期可讀一些篇幅較長的經典名著。通過多讀書豐富閱歷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為寫作表達積累素材。
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它要在學習的過程不斷地進行積累,夯實基礎,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在這個比較緩慢而長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在學生剛進入初中的起始階段就應開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學生的語文學習就變得簡單了,輕松了,而且有趣了,教師的教也變得容易了。葉圣陶先生在闡釋他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名言時說過:“學生入門了,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事物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嗎?”這里所說的“學生入門了,上了路了”就應是教師授之以漁后的表現,這樣就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里徜徉遨游。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