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濤?劉立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高等教育越來越大眾化,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遇到了極大的挑戰,為了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吸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需要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和改革,構建科學的教育內容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內容體系;構建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有了明確提出,積極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使其德育工作具有更高的感染力,不斷提升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并且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深遠的現實意義。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依據
1.1 教育目標
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來說,它的構建會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實現教育目標的意義就在于它為教育實踐成效的檢驗和判斷教育內容是否構建合理提供有力的依據。如果思想教育內容不科學合理,結構體系混亂,那么不僅讓實現教育目標帶了極大的阻礙,同時也會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思想道德的建設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構建教育內容體系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教育的根本目的及要求。
1.2 教育實效
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追求教育的實效性,這也是科學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成果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時在不同程度上受大學生自身思想狀況和教育環境的限制,但是從內因的層面上來說,加強思想教育內容體系的完善,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也是讓思想教育成效得到有效提高的關鍵途徑之一。這就要求在對內容體系進行構建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特點,將實際的教育現狀為參考和依據,盡可能的保證教育工作不盲目。
1.3 學生訴求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大學生作為接受者,他們的訴求直接關系到教育活動的開展成效,也就是說如果教育內容體系在構建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教育內容與他們的現實特點相貼切,那么就更容易得到學生和認可和接受,進而更愿意積極主動的配合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構建科學的教育內容體系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同時還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所具有的差異性進行設計,確保教育內容具有較強的深度和廣度,符合不同學生個體的學習,賦予教育活動等強的時代性和生命力。
2 科學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策略
2.1 突出培養大學生能力的教育目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實現教育目標的基礎和依據,在教育目標中,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認知、對道德修養的培養以及道德行為的強化等方面能力提高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實際能力,不僅僅是思想教育的功能,還是教育內容的體現。因此,教育內容應該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創新教育方法,讓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同時進行,進而才能更容易被學生內化,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另外一方面則要注重實踐的鍛煉,讓學生走向社會,在實踐活動中自我認識到良好道德行為的重要作用。
2.2 強調大學生現實生活的滲入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的思想發生轉化,這就是發揮教育內容作用的一個過程,要想從根本上轉化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認知等,就需要讓教學內容切帖生活,深入生活,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認識自我,進而讓其積極的對待生活和事物,并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三觀,即使在面對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下,也能堅定自己正確的立場,作出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這樣也能避免教育過程中向學生講大話和空話現象的出現,真實的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用實例來證明理論,從而讓教育內容更具說服力。與此同時,還能將教育內容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順暢,逐漸改善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進而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接受和學習教育內容。
2.3 加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讓大學生面臨著各種誘惑,其價值觀也變得多元化,所以在構建教育內容體系的時候要考慮大學生的素質差異,根據不同的思想特點設定不同的教育內容。例如針對預備黨員以及黨員來說,就可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對于具有較多數量的中間分子,則可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和共同理想等內容,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從認識和理解,再到學習掌握。
參考文獻
[1]熊建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02:29-33.
[2]柳松.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田青鋒.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展與創新研究[D].蘭州大學,2011.
[4]孟維偉. 論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D].安徽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