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穎
摘 要:城市環衛工人的生存狀況和未來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是社會民生問題的焦點。實地調查300名環衛工人的生存現狀并分析影響環衛工人生存現狀的多方面因素,結合相關文獻對環衛工人的生存發展提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環衛工人;生存現狀;思考;建議
目前,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發展基礎日益雄厚,改革紅利正在釋放,民生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現代文明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他們目前還屬于我國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況備受關注。近年來,諸多專家、學者對我國環衛工人的生存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李穎雄[1]通過實地調研探討并構建了“政府-企業-社會-個人”(G-C-S-O)的社會保障機制模型;《滁州市環衛工人生生存現狀調查報告》[2]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為理論基礎,對環衛工人的經濟生活、教育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心理認知等方面做了實地調查及分析研究;《環衛工人的權益缺失及保障對策研究》[3]以南京為例,從法律、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對環衛工人的權益缺失進行了原因分析和對策研究。雖然,在政府、社會、行政管理部門等多方面的努力下,環衛工人整體的生存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定時期內仍值得高度關注。所以,在大連市沙河口區隨機選取了300名環衛工人,對他們的生存現狀做了全面、細致調查。
1 環衛工人生存現狀概括分析
全國共有多少名環衛工人目前還沒有權威統計數據,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大約有2萬左右,在二線城市少則數千,多則上萬,在普通中小城市也有數百至上千。雖然地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他們的生存現狀相對于本地的其它行業相比,境遇大致相同。通過隨機調查,對大連市近8000名環衛工人的生存現狀主要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1 個人和家庭情況
年齡段普遍偏大,基本以中老年人為主,女性偏多一些,外來務工和下崗職工占的比例較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大多受過小學或初中教育。因為環衛行業對環衛工人的文化水平沒有特別要求,所以部分無法從事其他行業工作又迫于生活壓力的人選擇了從事這一行業,也有少部分人因個人喜好而主動選擇了這一職業。大多數環衛工人的婚姻家庭完整,有伴侶和子女。多數伴侶也從事環衛行業或其他低收入行業,這導致其家庭整體收入相對偏低,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少,甚至無法將子女一同帶入城市接受義務教育,他們子女的教育公平問題日益顯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相對較差,300名被調查的環衛工人中有242人有申請公租房意愿。
1.2 工作和社會保障情況
工作強度大,不論嚴寒酷暑,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秋冬季節加班是常有的現象。但非常人的工作時間并沒有帶給他們高收入利益,這也是多數環衛工人對自身工作不滿的最重要因素。總體而言,環衛工人所處的生活狀況可以達到溫飽水平,但很少有衣食住行之外的精神享受,多是在睡覺中度過自己的休息時間,生活水平相對偏低。在被問及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時,98%的人希望漲工資。300名環衛工人均與環衛公司之間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簽訂了相關勞動合同,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但臨時工與正式編制職工(比例很小)無論在工資待遇和社保繳存等方面都有差距,沒能實現同工同酬。少部分臨時工對于勞動合同的作用、意義的認知水平低,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
1.3 自我認知
調查中,絕大多數環衛工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 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常常遭人歧視。不孤立自己和他人,尤其是非環衛行業之間往往是依靠工作上的往來而不是關系上的往來。盡管如此,超過85%的環衛工人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家庭生活狀況較滿意,也表示會一直做下去,因為基本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綜合上述分析及諸多文獻總結、諸多媒體報道,可以得出環衛工人處于中國社會的底層,他們干著又苦又累又臟又危險的工作,獲得的社會報酬卻相對較低,往往由于個人素質和受教育程度不高,導致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淡薄。
2 關注環衛工人生存現狀的現實意義
在國外,有的國家或地區環衛工人薪水非常高。比如在英國,他們是體力勞動者中收入最高的階層,而且他們也很有尊嚴,如果哪家的垃圾分類,或者垃圾袋沒弄好漏出來,他們就有權不予清理。美國的清潔工,每年的工資收入可以達到四至五萬美金。而在國內環衛工人被視為城市的底層人群,游離于城市生活的邊緣狀態,生存狀況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此外,由于受傳統觀念的誤導,環衛工人往往被城市居民認為是沒文化、素質低、外表臟的“次等公民”,造成一些環衛工人自我城市歸屬感缺失。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城市的清潔衛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保持和維護城市清潔衛生的主力軍而言,環衛工人的作用和責任也越來越大,責任的加大對于處于弱勢群體的他們來說,生存狀況自然應受到高度關注。工資水平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生活條件、養老、醫療及所處的社會情況。而他們屬于弱勢群體,許多需要的回報得不到滿足,還常常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這對于實現社會平等,促進社會公平是不利因素。所以,關注環衛工人的生存現狀是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3 探索性的建議
良好的城市環境是城市文明的主要內容。環境衛生是公共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環衛工人是城市環境衛生事業的主力軍,群體的未來發展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雖然全國每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環衛工人管理模式等各有不同,但研究環衛工人的生存現狀,制定解決群體的貧困、社會保障、個人權益等問題的措施,都應從經濟、教育、社會、家庭和心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3.1 經濟方面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各城市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環衛工人的工資收入水平,改善社會地位和勞動環境,使他們不再游離在城市居民最低工資水平線上。應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提高行業的機械化水平,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提高環衛工人的健康指數和幸福指數,提升一線環衛工作的社會形象和環衛工人的城市歸屬感。
3.2 教育方面
通過一些必須的基礎培訓或再教育提高環衛工人的職業技能,加強他們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出臺相關規定,從政策和法律方面保障環衛工人,尤其是外來務工環衛工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平等權益。隨著城市現代化的持續發展,有所選擇的提高環衛職業擇業的門檻,使某些崗位的環衛工人產生壓力意識,促進他們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
3.3 社會方面
突出環衛工人的重要作用。政府應重視環衛事業,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并加強對環衛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增加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使他們能真正加入我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加大對環衛工人重要性的宣傳,提高環衛工人參政議政的人大代表比例,使市民提高對環衛工人為城市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認知,并對環衛事業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應因地制宜的加強環衛工作的專業化和市場化改革,依靠政府對企業進行監管,進行統一規劃,通過政府對相關制度的完善,提高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勞動保護,保障環衛工人的基本權益。
3.4 家庭方面
從政策、社會公益等多方面為環衛工人家庭提供更多的幫助,在他們選擇工作崗位、下崗再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對環衛工人家庭的住房,子女升學、就業,重大疾病治療等問題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和人文關懷,使環衛工人也平等的分享改革紅利。
3.5 心理方面
通過媒體宣傳或其它形式,密切環衛工人同其他市民之間的聯系,促進他們的城市適應性。通過集中學習或培訓,加強環衛工人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速度。通過改善生活、工作條件和積極有效的輿論宣傳引導,打破工人自身和社會公眾對環衛行業的世俗觀念,提高環衛工人的自我認知,增強行業自豪感和城市歸屬感,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范圍和業余文化生活水平。
環衛工人工作環境和內容、生活水平、健康狀況、家庭生活及人際交往、個人文化水平和發展前景、正當權益和保障制度等生存現狀問題受諸多因素影響,改善他們的生存現狀要經過政府、社會、市民、自身等多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上述的一些淺見多停留在表面,難免有欠缺之處,希望通過后續研究和實際工作,能提出更多的參考性建議,對環衛工人群體的發展和城市環境建設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穎雄等. 城市環衛工人生存現狀調查研究[R/OL]. 百度文庫, 2011-10-20 [2015-03-06].
[2] 滁州市環衛工人生生存現狀調查報告[R/OL]. 全國大學生科技學術課外作品競賽, 2012-05-07[2015-03-06]. http://www.tiaozhanbei.net/project/10215/.
[3] 環衛工人的權益缺失及保障對策研究[D/OL]. 豆丁網, 2011-06-26[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