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玲(花都區人民醫院產科,廣東廣州510800)
孕產婦急危重癥是指自妊娠開始至產后42 d內對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健康有嚴重威脅的病癥,其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到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1]。孕產婦及胎兒的死亡也側面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程度、經濟水平及衛生醫療事業等[2]。為了研究急危重癥孕產婦的臨床搶救措施,選取本院收治的急危重癥孕產婦50例,對其進行臨床搶救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危重癥孕產婦5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29.1±1.9)歲;孕周 8~40 周,平均(23.8±5.3)周;孕周小于 12周 21例,12~27周 1例,28~36周 6例,>36周22例;初產婦 30例(60.00%),經產婦 20例(40.00%)。產次:1次 30例(60.00%),2次 18例(36.00%),2次以上2例(4.00%)。另選擇同期在本院進行分娩的健康孕產婦 332例作為對照組,年齡 22~36歲,平均(29.2±1.8)歲;孕周 8~40 周,平均(23.9±5.3)周;初產婦 199 例(59.94%),經產婦 133例(40.06%)。產次:1次 199例(59.94%),2次 120例(36.14%),2次以上 13例(3.92%)。兩組孕產婦年齡、孕周及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急危重癥孕產婦的診斷標準 自妊娠開始至產后42 d內,因各種并發癥及致病因素造成的急危重癥,急危重癥的出現直接威脅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3]。
1.2.2 搶救方法 醫護人員需要在5 min內快速出診,以最快的速度到現場,可以保障急危重癥孕產婦盡早獲得檢查及初步診斷,并獲得專業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控制孕產婦的生命體征保持平穩,這樣可以保證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到場醫生需要快速擬定搶救方案,行院前急救。產科出血孕產婦需盡快給予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對癥治療,少數行子宮切除術;前置胎盤孕產婦需給予加強宮縮、剖宮產;先兆子宮破裂孕產婦需給予吸氧、靜脈滴注、抑制宮縮、盡快分娩;不全流產孕產婦需給予糾正休克、補充血容量、清除殘余的宮內組織;胎盤早剝孕產婦需給予補充血容量、剖宮產;失血性休克孕產婦需給予清宮、抗休克、加強宮縮;妊娠期合并心臟病孕產婦中心力衰竭的患者給予擴張血管及強心利尿、栓塞患者給予肝素,部分患者給予強心藥;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需給予終止妊娠、盡快剖宮產及引產;子癇孕產婦需給予吸氧、利尿、解痙降壓、控制酸中毒;貧血孕產婦需給予擴充血容量待孕產婦情況穩定后,快速送入醫院,由各科室進行治療。搶救當天必須由產科最高職稱的醫生對急危重癥孕產婦到現場進行搶救。產科出血需要及時給予止血,并進行抗休克及抗感染對癥治療,嚴重的需要行宮切除術;前置胎盤行剖宮產,加強宮縮;發現先兆子宮破裂,需靜脈滴注抑制宮縮及吸氧,并盡快進行分娩;不全流產需要及時補充血容量,對休克進行修正,清除宮內的殘余組織;胎盤早剝需行剖宮產,并擴充血容量;失血性休克需要清宮、抗休克及加強宮縮;妊娠期合并心臟病需要擴張血管及強心利尿;妊娠期高血壓需要盡快終止妊娠,盡快行剖宮產;子癇需吸氧、利尿、解痙降壓及控制酸中毒;貧血需擴充血容量。
1.2.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急危重癥孕產婦的病癥分布及搶救方法,產科出血主要因素,急危重癥孕產婦與健康孕產婦產前檢查率及高危因素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危重癥孕產婦的病癥分布及搶救方法 急危重癥孕產婦分娩期并發癥中產科出血最高,其次為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宮破裂、前置胎盤、不全流產、失血性休克。妊娠期并發癥包括心臟病(4.00%),貧血(4.00%),胎盤早剝(2.00%),子癇(2.00%)。不同病癥的搶救方法并不相同,需對癥進行搶救。見表1。

表1 5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的病癥分布及搶救方法
2.2 急重癥孕產婦產科出血的主要因素 50例急重癥孕產婦產科出血的主要因素中異位妊娠百分比高于宮縮乏力及胎盤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5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產科出血主要因素
2.3 兩組孕產婦產前檢查率及高危因素發生率 觀察組孕產婦產前檢查率低于對照組,而高危因素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產婦產前檢查率及高危因素發生率比較[n(%)]
急危重癥孕產婦在全世界范圍內高發,約15%的孕產婦可能發生原因不同的急危重癥,而急危重癥類型多樣,且多數具有致命危險,嚴重威脅孕產婦以及胎兒健康[4-6]。引發妊娠期急危重癥的因素很多,且十分復雜,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妊娠期并發癥、并發癥等。本文對50例急危重癥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急危重癥孕產婦中產科出血最高,占34.00%,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壓(28.00%),先兆子宮破裂(10.00%),不全流產(6.00%),失血性休克(4.00%),妊娠期合并心臟?。?.00%),貧血(4.00%),胎盤早剝(2.00%),子癇(2.00%)。說明產科出血帶來的威脅最大[7],應成為產科工作的重心。而且每種不同的危險因素需要對癥進行搶救,才能得到更好的搶救效果[8]。產科出血時,因為患者出血不止,所以要立即給予止血,同時為避免發生感染,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要進行抗休克治療[9],根據患者自身的不同情況,行子宮切除術。前置胎盤因為宮縮有些乏力,所以需要加強宮縮,同時在有需要時進行剖宮產[10];先兆子宮破裂,因為患者缺氧,子宮有異常,有破裂的先兆,所以應給予吸氧、靜脈滴注,同時要抑制宮縮,盡快進行分娩;不全流產糾正休克、擴充血容量、清除殘余的宮內組織;胎盤早剝擴充血容量、剖宮產;失血性休克清宮、抗休克、加強宮縮;妊娠期高血壓終止妊娠、盡快剖宮產及引產;子癇則利尿、吸氧、解痙降壓及控制酸中毒;貧血則擴充血容量。待孕產婦情況穩定后,快速送入醫院,由各科室進行治療。而造成產科出血的因素很多,主要為異位妊娠,妊娠早期發生的異位妊娠不僅可引起出血,還可能影響婦女再次妊娠,危險性較大,需要極度重視。
產科急危重癥均強調早期的診斷以及治療,積極的針對性搶救對孕產婦以及胎兒均有利,各產科急危重癥搶救方法有所不同,同時,積極的產前檢查[8],高危產婦篩選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急危重癥孕產婦產前檢查率較低,說明孕產婦自身對妊娠期保健的認知與急危重癥發生有著極大關系,進行早期的產前檢查,可及早發現高?;颊?,更早進行針對性治療,保障孕產婦安全。因此妊娠期保健知識的宣傳有利于產科急危重癥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急危重癥產婦的搶救為產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尤其重視產科出血,并加大宣傳力度,提倡產前檢查,以預防急危重癥發生。而搶救中需要有一定專業知識及良好素養的人員對患者進行早期搶救,提高成功率。
[1]李玲,祁洪霞.急危重癥孕產婦80例臨床搶救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23):7873-7874.
[2]周愛梅,史春.急危重癥孕產婦搶救組實施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4079-4080.
[3]劉旭梅.婦產科急危重癥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5):1885-1886.
[4]譚景,楊敏,林瑞貞,等.急危重癥孕產婦臨床搶救的治療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2):49-50.
[5]徐萌艷,郭智東.急危重癥孕產婦的院前急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A):55-56.
[6]譚純蘭.56例急危重癥孕產婦的臨床搶救與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0):34.
[7]黎建梅,林麗珊,莊炯宇,等.風險管理在急危重癥孕產婦院前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3):1661-1662.
[8]孫淑榮,董玲,張富霞,等.天津市危重孕產婦搶救工作方案淺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9):2889-2890.
[9]李曉婕,付明.急危重癥孕產婦在重癥監護室治療時間延長的相關因素分析[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3,19(3):171-172.
[10]張靜,宋燕波.24例急危重癥孕產婦的監測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