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徐海燕 裴 培 _ 王 銳

初夏的鄭州,楊絮漫天。在綠城廣場東南角的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我們見到了白宏坤,她帶著淺淺的微笑,話語親切隨性。
就是這樣一位溫婉女子,把工作看成一種富有樂趣的挑戰。作為水利發電工程專業的女博士,在經研院成立之初,她克服種種困難,帶領綜合規劃室全面支撐了電力能源經濟、電價研究、電網規劃、科研項目等業務,成為第一批拓荒者。
2012年6月,國網河南經研院掛牌成立,白宏坤由省公司發展策劃部選調至該院規劃評審中心綜合規劃室擔任負責人。用白宏坤的話說,此次調動可謂轉行,專業跨度非常大。初入新的工作領域,挑戰也迎面而來。
成稿25萬字,先精簡至14萬字,定稿18萬字,這是2013年經研院第一本藍皮書《河南能源經濟與電力發展研究年度報告》編寫過程中的字數變化軌跡。與這組數字不同,一直有增無減的,是白宏坤心頭沉甸甸的壓力。時間緊,只有3個月;任務重,沒有可參考的范本;綜合規劃室剛剛籌建,人員少且年輕。這意味著,她的團隊剛剛起步就要跑完萬里長征。
重重困難下,白宏坤帶領編寫團隊開始了加班加點的高速運轉。3個月后,當印好的藍皮書擺在白宏坤面前,一頁頁掀過,那些“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工作的日子又浮現在她眼前,天道酬勤,全力付出是這份收獲唯一的注解。
初戰告捷,白宏坤又挑起經研院首個科研項目研發的重擔。攻堅的日子里,白宏坤的心頭只有一個字:干。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最終她帶隊完成的這個項目獲得省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而她在工作中所體現的執著和堅韌,也贏得了所有人的肯定,2014年,在經研院“感動經研”人物評選中,她以第一名的票數當選。
全速奔跑,不斷跨越。3年里,白宏坤獲得10項科學進步獎,出版2部論著,完成行業權威雜志論文多篇。在她的工作成績單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現代能源保障體系研究”、“哈鄭落地電價研究”等成果尤其引人注目。相關研究成果為省公司爭取更好的發展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撐,部分研究也成為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要學習參考文件。在她的帶領下,綜合規劃團隊作為省公司發展智庫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來到經研院后,白宏坤最大的感受就是:“干每個活兒都像打仗一樣?!?/p>
2015年4月13日,綜合規劃室接到編寫春季電力市場報告的任務,時間為一個星期。編寫報告,需對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的經濟、產品產量等相關數據進行梳理,其中很多數據需要與省公司營銷、發展策劃等部門對接,工作量非常大。
又是一場硬仗!打仗就該有打仗的陣勢,白宏坤安排全員上陣,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有序銜接。為了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白宏坤嚴格到近乎苛刻,細致到近于發絲。為了把好每一道關,保證每一個結論準確無誤,她逐一復算著成千上萬個數據。4月19日,周日下午,經過兩遍復核后,白宏坤提交了報告。
緊迫的工作常常有,磨煉出白宏坤沉穩自如的氣度。為了更加從容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打有準備之戰,白宏坤嘗試著對一些可預見的工作及早部署、及早著手。
與以往接到院里通知才著手準備不同,5月份,規劃室的幾名年輕人被要求在日常工作中穿插進行本年度科研成果的申報、秋季電力市場報告的準備工作,這是白宏坤“有準備之戰”的一部分實踐,她本人也根據國際上對今夏高溫天氣的預測,啟動電力供需研究。
而從今年1月份就開展的電力體改動態跟蹤和研究,也在深度、廣度上不斷拓展?!耙鼍妥龅阶詈?,研究成果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參考和支撐作用,付出也就值了?!边@項研究受到省公司領導的肯定,白宏坤感到欣喜也備受鼓舞。
“白博士身上有一股十足的沖勁兒?!边@是綜合規劃室成員對白宏坤的評價,白宏坤身上的認真、執著,給他們樹立了一個身邊的學習榜樣,而她身上特有的親和力也讓團隊像一個大家庭,充滿了溫暖的力量。
白宏坤堅信一條:只有自身能力過硬,才能當好領隊人。她要求自己在宏觀信息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寬廣。為了增加信息量,她總是爭取時間從手機、報紙、電視、網絡瀏覽獲取時政、經濟、能源、電力等信息。有時,同事出去學習開會,回來后總會被她逮住問很多東西。在專業知識上,一定要更精準。一篇研究報告,可能涉及六七個專業,有時為了一個結論更準確些,她要認真查閱好多資料。
“在白博士的言傳身教下,我們都形成慣性思維,一篇報告總要經過反復校對才遞交。”與白宏坤一同參與多項研究的團隊成員王江波說,“以前大家只關注核心部分內容,現在,報告里的每個字、每一章節,我們都會精益求精,絲毫不馬虎。”
與這種思維一同深植于團隊成員身上的是精細、嚴謹的工作作風。粗略算下來,綜合規劃室一年要做一百多份報告,平均三天一個。王江波說:“完成繁重的工作,我們需要這樣的作風保障?!?/p>
對規劃室成員來說,白宏坤是個可親的師者。每位新入成員的開題報告,白宏坤必精心批改?!拔蚁虢趟麄兊氖且环N學習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式。”白宏坤說,初時,她通常會讓他們多參與規劃工作,先基礎,再構建。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在大量實踐的磨練中,團隊中的年輕人迅速成長,在能源經濟、體制改革等綜合研究領域挑起了大梁,打起了頭陣,團隊優勢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