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新鄉供電公司“風箏大王”于安云"/>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_ 王 丹 張 銳

于安云在新鄉供電公司家屬院里放風箏
就這樣活著,但不要老去。
——題記
“老于喜歡玩,但我從沒見誰能玩成他這樣。”5月13日,王秀梅端著面粉走進臥室,絮叨著自己的丈夫。
十幾平方米的臥室堆滿了做風箏的材料:門后放著剛削好的竹條,墻上掛著國畫草圖,床上大大小小的箱子溢滿生絹和碎布,窗臺上放著十幾瓶膠水,靠近陽臺的桌子上形式各樣的工具鉗、刻刀散落在于安云面前。
于安云,77歲,新鄉供電公司后勤工作部退休職工,中國風箏一級裁判員,北京盤鷹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藝術協會會員。2001年1月1日,退休后的于安云在院里散步,偶遇放風箏回來的鄰居李松林,他一下子就被李松林手上那個做工精美的盤鷹風箏吸引住了。
“盤鷹風箏的奧妙在于它可以借助風力像鷹一樣在天空盤旋翻轉。”于安云一把接過老伴手中的面粉,熟練地將鋸末、膠水混入面粉中,不停攪拌。“當年,我實在太喜歡老李那只風箏,就把它買下來,自己學著做。”
本以為盤鷹風箏會像小時候扎的“馬褂兒”、“竄天猴”(風箏的一種)一樣簡單易做,沒想到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成功。“那時候不懂,選的竹子太硬,窩不成鷹嘴。”于安云只好拿著老李給的風箏去竹材市場,找類似的竹子。
經過多次嘗試,找人請教,于安云發現用生長四五年的竹子中段朝陽面,才能窩出重量和硬度適中的風箏。買竹子、削竹條、裁布、粘貼、繪圖案……經過5個月零20天的摸索,于安云終于做成了第一只盤鷹風箏。回憶起14年前第一次做風箏的情景,于安云記憶猶新。
35年的電力檢修工作不僅鍛造了于安云超強的動手能力,也造就了他不服輸、勇爭先的性格。“起初做的風箏雖然有鷹樣兒,但不會在天空盤旋,我就買了《航空氣流學》,叫來航院畢業的老友耿爭路一起鉆研。”憑著這股鉆勁,于安云不僅研究出了風箏盤旋的秘密——做鷹翅膀的竹條必須彎到85度,還創新出全國最早可以左右雙盤的鷹風箏。
17年來,于安云做了800多只形態各異的風箏,獲得證書獎狀近百張,他也被人親切地稱作“風箏大王”。不知不覺,剛才那碗面粉已經在于安云的攪拌下變成了一碗乳白色的糨糊,只見他小心翼翼地把糨糊粘在之前做好的鷹嘴上,鷹嘴立刻變得立體飽滿了。接下來制作鷹的翅膀,除了注意竹條角度,于安云還在翅膀和身體之間設計了四個活扣。
“‘五一’去歐洲旅游,把活扣一拆,輕輕松松就將一只2米寬的風箏塞進了行李箱。”說起活扣的作用,于安云得意的樣子像極了考滿分的孩子。“好多人在凱旋門圍著看他放風箏,外國人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指。”王秀梅由衷地為老伴驕傲。
說話間,鷹翅膀已經完成,下面便繪制封面圖案。別具一格的封面圖案也是他風箏的一大特色。據牧野區群藝館金館長介紹,2014年,于安云做的50只風箏在群藝館展出,很多風箏愛好者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大家看到5米長的大魚風箏、惟妙惟肖的仙鶴風箏、形態各異的盤鷹風箏,無不為之驚嘆。
“老于不會畫畫,看見掛歷、信紙、廣告上好看的圖案就拿回家臨摹,一畫就好幾個小時。”王秀梅說出了于安云封面制作的奧秘。于安云筆下,十二生肖、壽桃、元寶等代表吉祥的中國元素與他的風箏完美結合,巧奪天工。“這個是‘馬’上有‘蝠’(馬上有福)。”于安云指著床邊一只風箏說,只見風箏封面上兩匹駿馬和兩只蝙蝠呼之欲出。
于安云又拿下床頭一只用羽毛粘成的盤鷹風箏讓我們看。為了使鷹風箏更加逼真,他按照真鷹羽毛顏色,把雞毛編號,花了三周時間,粘成了這只栩栩如生的羽毛風箏,細看每片羽毛上還殘留著制作時的編號。帶著它,于安云參加了“河南省首屆風箏公開賽”,獲得第一名。2010年12月,于安云越來越嫻熟的風箏制作技藝被列入新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最后,他拿出一只長85米的蜈蚣風箏,這可是他壓箱底的寶貝。風箏封面上繪有《水滸傳》108將畫像,起頭處是三相線組成的新鄉電力標志。若在風箏上掛上龍頭,就變成一只大氣磅礴的“龍頭蜈蚣”了。曾有一上海富商想花高價購買這只風箏,被他婉言拒絕了。“人情比錢重要。”于安云說。
“于師傅技術好,人更好。”這是于安云大徒弟張春生對他的評價。近幾年,于安云的名氣越來越大,拜師學藝的人不在少數,但他的風箏只送不賣,對感興趣的人免費提供材料免費教。“技藝不能再保守了”,這是他常跟徒弟們說的話。作為電力老員工,于安云時時刻刻都提醒大家放風箏要避開電力線路。

于安云在做風箏骨架
“風箏讓我收獲了健康、友誼,更發展繼承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聊起風箏,于安云滔滔不絕,“今后我還要繼續做風箏、放風箏,讓更多的人愛風箏。”鳶如老友,他對風箏已用情至深。
坐在金婚紀念照前,于安云拿著畫筆,繼續繪著風箏封面。“就這樣活著,挺好!”他與老伴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