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君
陽春三月,隴原大地,甘肅省農村信用社在扶貧攻堅路上“創新金融信貸,實施精準扶貧”,奏響了金融扶貧的時代強音。
敞開大門 惠之隴原百姓
3月12日,植樹節如約而至。
在天水百富佳果品合作社的蘋果園里,社員們正在忙碌,補植、剪枝、施肥……
之所以開春社員們忙,緣于果品合作社通過秦州農合銀行的惠農信貸,得到了數百萬元的“金果寶”資金支持。有了這筆資金,合作社自然要擴大果品種植面積。
百富佳果品公司的領頭人張全喜從十幾年前就涉足果樹種植,農信社從當初的幾千元到幾萬元,又從幾十萬元到現在的800萬元信貸支持,有了惠農信貸做后盾,張全喜帶領鄉親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建起了4座萬噸保鮮儲藏庫。合作社規模化生產經銷花牛和富士蘋果、早酥梨、櫻桃、黃桃等季節性水果,去年果品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惠農信貸還幫助果品合作社建立了2600多畝優質果品基地,并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設有直銷窗口;50%的果品銷往中東、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農信社還支持該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5000多戶農民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提起果品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年逾五旬的張全喜感慨良多。合作社創業初期,由于流動資金困難,年銷售額不足600萬元。因國有銀行準入門檻較高,三農企業很難得到貸款。但秦州農合銀行始終服務三農第一線,創新金融產品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如“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金果寶”等等。正是因為農信社為創業的農民敞開了大門,百富佳果品才有充足的收購資金做保障,不但解決了果品收購企業收購儲存優質果品的資金難題,更重要的是極大調動了果農種植果品的積極性,實現了果農增產增收。使蘋果種植成了惠農扶貧、富農興市的支柱產業。
2014年,甘肅省內農信社圍繞“3341”項目工程建設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把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資金需求作為第一責任,創新金融服務,實施精準扶貧,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全面助推富民興隴。
創新產品 推進金融精準扶貧
“廣種藥苗子,過上好日子。”
近幾年,宕昌縣把農業產業的發展放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自身氣候條件和“千年藥鄉”的獨特優勢,舉全縣之力扶持推動中藥材、馬鈴薯、畜牧養殖等傳統產業。因此,農信社唱響服務“三農曲”,積極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依靠自身資金優勢,運用靈活的信貸發放方式,確立了以支持“公司+農戶”共發展的模式為方向,加大信貸資金投入,助推藥材產業升級,使宕昌縣成為隴南地區享譽盛名的藥材種植大縣。
已到而立之年的許文安是許家村村主任,在村民眼里,有高中文化的他很能“折騰”,借著縣上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東風,在農信社的支持下,許文安組織鄉親們成立了宕昌縣億鑫中藥材種苗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繁育黨參、黃芪苗子。
當年,許文安家的3畝黨參苗賣了18萬元。而村上賣黨參苗子收入最高的人家能達到20多萬元,合作社三分之二的社員收入在15萬元以上。許文安樂呵呵地說: “靠著種藥材,村上小轎車就增加了30多輛,農用車和摩托車家家都有,我們現在是‘開著轎車去種藥材。”
“有一年黨參苗還在地里,客商們就預付了錢款,自己雇工人往出挖,農戶們就只是坐在家里等著數錢。”龐家鄉一位駐村干部高興地說。
在宕昌縣,像許家村這樣靠中藥材產業致富的鄉村還有很多。截至目前,農信社的惠農信貸已支持該縣發展中藥材40萬畝,建成4個萬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帶,新增當歸、黨參、大黃、黃芪、羌活、板藍根等中藥材約27萬畝。去年中藥材產量達2.8萬噸,實現產值4.6億元。
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近年來按照省委“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總體要求,在著力加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各類貼息貸款投放力度的同時,繼續強化信貸支持“雙聯”行動六項措施,將政策、資金、產品向58個貧困縣傾斜,安排180億元信貸規模支持“雙聯”行動,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從1至3萬元提高到3至15萬元,將貸款期限由1年適當延長至2年,同時研發并推廣了具有低成本、短流程、高效率特點的“雙聯致富寶”專項信貸產品。到去年末,雙聯致富寶貸款63.98億元,有力地促進了“雙聯”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
為了創新服務,縱深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省農聯社近年來緊扣省委、省政府壯大草食畜牧、設施蔬菜、優質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和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及釀酒原料三大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思路,按地域確定支持重點、按重點配置信貸資源,因地制宜地加強對特色優勢產業的對接,著力加大“隴藥通”、“匯商通”、“民貿通”和“金薯寶”、“金果寶”、“旺畜寶”、“金種寶”等“三通四寶”系列特色信貸產品的推廣工作,截至目前,全省農村信用社“三通四寶”貸款累計發放248億,貸款余額202.9億,為促進全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金融扶貧 助推扶貧攻堅行動
馬鈴薯是民樂縣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民樂農信社按照省聯社的決策部署,適時創新推出了“金薯寶”信貸產品,降低貸款準入條件,采取多元化的擔保方式,并利用“公司+農戶+銀行”的信貸模式與聯保模式,增加信貸投放。洪水鎮城關村村民宕生榮與民樂縣豐源薯業簽訂馬鈴薯收購合同,由豐源薯業提供擔保,向農信社申請貸款40萬元,種植馬鈴薯400畝,成功實現了“公司+農戶+銀行”的信貸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戶融資難。
田興盛是民樂縣劉山村的村民,三年前,老劉與本村其他4人入股組建盛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該合作社向縣農信社申請貸款60萬元,擴大種植的540畝制種馬鈴薯及繁育的微型薯共產出1600噸馬鈴薯,實現收入324萬元,成為脫貧致富的領頭人。
為了破解農戶在發展生產中遇到的“貸款難”,近兩年,省聯社以“通用性產品為主導,區域性產品為補充”產品研發戰略,在加大部門研發力度的同時充分調動縣級行社參與產品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金融產品創新的上下聯動和及時有效地展開。其中“民貿通”系列產品解決了甘南、臨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貸款難和貸款貴的問題;還有“建貸寶”、“林寶通”、“藥寶通”,“椒紅寶”、“金橄欖”,“融資寶”等特色產品有力地支持了隴原特色產業的發展,為解決區域內實體經濟發展融資難題探索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金融創新之路。
近年來,省聯社持續將支持扶貧開發作為金融惠農的重大行動,以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為重點,以支持貧困人口脫貧為扶貧主線,按照省委省政府2015年實現100萬人的脫貧目標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評級授信工作和政府部門的建檔立卡信息,對貧困戶建立經濟檔案和信貸支持情況臺賬,實施精準扶持,積極支持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積極支持貧困縣實施“一縣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產”產業培育,促進貧困戶加快脫貧步伐。
近幾年省聯社把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為為民辦“14件、23項”實事之一來抓,同時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36”扶貧戰略,省聯社著力加強金融創新服務,按照“一次核定、隨用隨貸、流程操作,陽光辦貸”的模式,擴大貸款對象,從“錦上添花”轉變為“雪中送炭”,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授信額度由原來的最高額5萬元提高到了15萬元至30萬元,引導貧困農民解決溫飽問題后向小康邁進。目前已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574.65億元,其中58個貧困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達到 192.09億元。此舉有效破解了貧困地區農戶貸款抵押難的問題,已成為支持貧困農民發展的骨干業務。
為了解決偏遠鄉村金融服務滯后和缺失,從2012年開始,省聯社積極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工程,自主研發了集小額現金存取、轉賬結算、賬務查詢、存折補登、密碼修改、代收代付、自助貸款等功能為一體的“三農”自助服務終端,采取“人機結合”和“一點一人一機”的方式,斥資2億多元在偏遠山村布設金融便民服務點,并將三農自助終端的布放作為省聯社理事長工程,廣泛推行。目前,全省農信社已累計開通2861家三農服務終端便民金融服務點,其中在58個貧困縣布放2102臺,并通過設立的5個營業網點及40個便民金融服務點,消滅了全省最后45個金融服務空白鄉鎮,使全省10701個村,227個社區,258.6萬戶,1052.3萬農牧民受益。
幾多心血汗水,幾多收獲喝彩!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作為省內縣域及鄉村機構網點分布最廣、涉農信貸投放最多、農村普惠制金融服務貢獻度最大的金融機構,甘肅農信社已真正成為聯系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融紐帶,是名符其實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一路陽光一路歌,農信人用智慧和汗水奏響了金融扶貧富民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