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冠,劉越澤
(山西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劉 冠,劉越澤
(山西醫科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了解太原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應用SF-36量表對太原市5家養老機構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太原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均分為(68.18±18.37)分。單因素分析顯示:老年人的退休前職業、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對養老機構的滿意度和體育鍛煉情況5因素的組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回歸分析顯示:體育鍛煉情況、自理能力、居住滿意度是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結論]作為現階段養老的主要形式,養老院的發展和建設須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的足夠重視。家庭、政府和社會要協力從身心兩方面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老年人;養老機構;SF-36量表;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據我國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77,648,705人,占全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18,831,709人,占全人口的8.87%[1]。目前中國社會的老齡化程度已經很高,養老問題進入了當今影響中國發展的首要問題之列。在現階段國家提出的諸多養老方案當中,養老機構養老是當今經濟社會條件下最普遍的一種方式。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除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一些基本因素外,其健康狀況會受到諸如對養老機構的滿意度和養老機構所能提供的條件等的制約。國內利用SF-36量表對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進行評估的研究并不是很多[2-3],國內研究表明該量表對老年人群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達到了良好水平[4-5],國外的研究也證明了利用SF-36量表對老年人生命質量進行研究是完全可行的[6-7]。太原市地處中國中部地區,其經濟實力和老齡化水平與發達城市有所不同。本文通過研究太原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的高低及其與一系列影響因素的關系,對有關部門完善養老院養老環境,進一步提高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最終改善現階段老年人養老體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1 對象
以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太原市5家養老機構內的部分老年人為研究對象,范圍涵蓋太原市區以及郊區。納入標準為:年齡大于等于60周歲,入住養老機構時間超過1個月,可以正常語言交流并愿意配合調研人員完成問卷調查的老年人。共發出130份問卷,最終獲得實際有效問卷為126份。
1.2 方法
調研員經過統一的培訓,以便能夠很好的掌握調研方法和尺度。鑒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等特殊情況,采用一對一訪談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老年人一般狀況調查表,內容包括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退休前職業、生育子女數、月收入、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居住滿意度、子女探望頻率、平時體育鍛煉情況。第二部分為國際通用的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量表。該量表共36個問題,劃分為8個健康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心理健康(MH),各維度都可以計算出相應的分值,取值范圍在0~100,數值越大表明相應的領域健康狀況越好。
1.3 數據處理
原始問卷收回后,將篩檢出的合格問卷統一錄入Excel工作表,計算得出相應的加權分值。利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分值進行統計描述。主要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數據得出相關結果。
2.1 老年人一般狀況分析
共收集126名老年人的有效基本狀況,男性76人(占60.3%),女性50人(占39.7%),見表1。
2.2 生命質量評分
經統計得出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均分為68.18分,在SF-36量表中包含的8個維度值的得分中,得分最高的是軀體疼痛(BP)78.96分,得分最低的是生理功能(PF)58.49分,見表2。

表1 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續表1 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2 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s)

表2 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s)
維度 SF-36得分生理功能(PF) 58.49 ± 30.25生理職能(RP) 64.09 ± 36.26情感職能(RE) 75.66 ± 29.64軀體疼痛(BP) 78.96 ± 21.17生命活力(VT) 68.53 ± 18.18心理健康(MH) 70.98 ± 18.84社會功能(SF) 68.25 ± 24.37總體健康(GH) 60.49 ± 21.29均分 68.18 ± 18.37
2.3 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因素分析
將每位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均分作為因變量以老年人一般狀況調查表中的因素分類作為分組變量做多組間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12個因素當中,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的退休前職業、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對養老機構的滿意度和體育鍛煉情況5個因素的不同水平組間生命質量均值有統計學差異(P<0.05)。退休前職業為知識分子、醫療衛生人員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要明顯好于其他職業,農民的生活質量處于最低位置。對于居住意愿來說,喜歡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要比更愿意住在家里或與其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分高。可自理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評分明顯好于其他老年人。對養老機構滿意度較高的老年人,其生命質量評分相對較高。另外,越經常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越好。
2.4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將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均數作為應變量,把老年人一般狀況調查表中的諸因素:年齡(X1)、性別(X2)、婚姻狀況(X3)、文化程度(X4)、退休前職業(X5)、生育子女數(X6)、月收入(X7)、居住意愿(X8)、自理能力(X9)、居住滿意度(X10)、子女探望頻率(X11)、體育鍛煉(X12)作為因變量作多元回歸分析。采用逐步法將各因素引入回歸方程,引入標準為α入=0.05,剔除標準為α出=0.10。結果顯示自理能力(b'=-0.308)、體育鍛煉(b'=-0.318)、居住滿意度(b'=-0.264)成為了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基于其相應的標準化偏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大小可以得出,太原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按影響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情況、自理能力、居住滿意度,見表3。

表3 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3.1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討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退休前職業、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對養老機構的滿意度和體育鍛煉情況5個因素的不同對比,組間生命質量評分的均值有統計學差異,可以認為以上5個因素對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好壞有影響。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滿意程度以及居住意愿是一對相關指標,對養老機構滿意度較高以及更愿意居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越好[8]。
退休前職業的不同會影響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命質量,主要體現在個人經濟能力和自身修養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對老年人身心的影響。高學歷職業背景的人比低學歷職業背景的人的生命質量評分高,這可能與前者更注重平時的良好習慣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有關[9]。同時高學歷職業背景的老年人比一般職業背景的老年人更容易獲得較高的退休工資,而且前者中部分還屬于國家公費醫療保障范疇,這使得他們可以選擇住到條件和設施更好的養老機構以及享受優良的照顧服務。退休前職業為農民或普通工人等普通職業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難以得到優良的福利待遇,因此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10]。這部分老年人比從事高福利待遇職業的老年人更難獲得固定的養老退休金,與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相比,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評分相對較低[11]。相關數據還表明退休前職業為知識分子和醫務人員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其他職業,這與甕學清等人的研究相吻合[12]。
3.2 多元逐步回歸結果討論
多元逐步回歸顯示,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得出的5個可以認為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因素當中,有3個指標被選入回歸方程成為了老年人生命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按照影響的重要程度從高到低分別為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情況、自理能力和居住滿意度。自理能力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已被國內外多位研究者證實[13-15]。老年人能否自理直接影響其對日常生活的積極態度和樂觀情緒,自理能力對老年人整體的健康水平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體育鍛煉情況對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國內很少有文章提到。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育鍛煉成為了老年人生命質量主要影響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經常晨練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在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上明顯優于對照組[16,17]。養老機構中的不少老年人,大都生活在一個密閉的圈子,有不愿意出門走動的傾向。如果平時多外出進行散步、打太極拳、老年舞蹈之類的簡單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身體質量而且可以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樂觀穩定。
3.3 建議
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規定并投入資金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豐富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比如可以在養老機構推行老年大學教育來激發老年人對生活的情趣和積極性。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專門的活動場所,組織有利于老年人的運動項目來使老年人得到應有的健康鍛煉。同時,在農村和某些縣(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處于較差水平,有關部門應該重點提高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貧困老年人的幫助力度,可以采取給予生活資金補助和建立無償愛心養老院等方式,讓他們能享受到其同層次老年人中較好的生活條件。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家庭、政府和社會的協力完成,經過對當前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針對性的養老方案,堅決執行并不斷完善,力求在當今老齡化日趨嚴峻的社會形勢下,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1] 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N].中國信息報,2011-04-29(1).
[2] 尤佳愷,湯軍克,丁錦春,等.上海市某區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9):1694-1696.
[3] 關維俊,龐淑蘭,薛 玲,等.唐山市老年公寓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6,15(7): 653-655.
[4] 劉紅波,姜又紅,劉延齡.SF-36健康調查問卷應用于社區老年人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6(3): 244-246.
[5] 李 棟,徐 濤,吳多文,等.SF-36量表應用于老年一般人群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7):515-517.
[6] GITA D. MISHRA,CATHARINE R. GALE,AVAN AIHIE SAYER,et al.How useful are the SF-36 sub-scales in older people? Mokken scaling of data from the HALCyon programme[J].Qual Life Res,2011,20(7):1005-1010.
[7] V H, J M, C W, et al. The 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Is it Suitable for use with Older Adults?[J].Age & Ageing,1995,24(2):120-125.
[8] 王 超, 韓 靜,朱芝瑕,等,新疆石河子市養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農墾醫學,2013,35(6):537-541.
[9] 楊金芬,蘭 華.不同職業對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4):4631-4632.
[10] 朱棟嫣,徐 波,衛平民.南京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C]//華東地區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0:635-639.
[11] 劉紅波,張 曦,姜又紅.SF—36問卷應用于老年人群生命質量的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1):26-28.
[12] 甕學清,郭愛民,張 潔.北京市城市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2,5(6):471-473.
[13] N. KUTAY ORDU GOKKAYA,YESIM GOKCE-KUTSAL,PINAR BORMAN, et al,Pain and quality of life(QoL)in elderly:The Turkish experience[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12,55(1):357-362.
[14] 王 萍.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12(6):70-72.
[15] 尹亦清,龍理良,夏利華.不同養老模式對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4,30(6):812-814.
[16] 李金平,徐德均,鄧克維.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8(27):1505-1507.
[17] TOSHIHIKO T, M. D B, D. Z L, et al. Physical fitness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strength training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J].Applied Human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1997,(6): 257-266.
(本文編輯:張永光)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nursing homes
LIU Guan, LIU Yue-z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aiyuan nursing homes.MethodsTook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elderly whose age was above 60 years old from five nursing homes by SF-36 scale.ResultsThe mean score of the life quality was(68.18 ± 18.37).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in 5 factors including the career before retirement, living will, self-care ability,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P<0.05).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hysical exercise, self-care and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wer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people.ConclusionsAs the main form of pension nowaday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 community must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homes. The famil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persons with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older people, nursing homes, SF-36 scale, life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R197.61
A
:1003-2800(2015)10-0650-05
2015-06-01
山西省養老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晉發改財金發[2013]2430號)
劉 冠(1990-),男,山西沁縣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劉越澤(1957-),女,山西太原人,教授,碩導,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醫院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