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貝貝,劉 潔,王宇瀟,賀 鷺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西安 030001)
· 醫學心理學 ·
大學生健康行為現狀及其與成就動機的關系
胡貝貝,劉 潔,王宇瀟,賀 鷺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西安 030001)
[目的]了解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學生健康行為現狀,分析探討大學生健康行為與其成就動機之間的關系。[方法]對山西省四所高校的563名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學生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結果]①學習相關行為、個人生活習慣、人際支持行為和壓力管理行為,各維度得分分別為(21.25±3.31)、(16.83±3.22)、(31.42±5.09)、(32.52±5.85)。②大學生成就動機的總得分為(1.12±7.95),其中追求成功、避免失敗的得分分別為(51.85±6.29)、(49.33±6.99);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及其兩個維度(追求成功、避免失敗)均呈正相關。③大學生健康行為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性別、追求成功、家庭環境為大學生健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①本次調查大學生健康行為整體處于中上水平,其中學習相關行為最好,壓力管理行為最差,當代大學生的壓力管理能力有待提高;②被測對象的總體成就動機偏低。③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有關,需要更積極的與健康危險行為相對應的健康促進行為。
健康行為;成就動機;大學生
21世紀人類面臨來自于行為生活方式所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死亡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大約有60%的死亡與不良行為、生活方式有關,我國與行為方式相關的死亡占47%[1]。對大學生健康行為的培養研究在我國已經開展了 20多年,目前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亞健康發生率為62.3%,值得深思。
健康行為是個體為了預防疾病或早期發現疾病而采取的行為,是人們為了增強體質和維持身心健康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簡而言之,健康行為就是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行為[2-3]。成就動機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試圖追求和達到目標的驅動力,在特定的情境下謀求成就的沖動、愿望或趨勢。它是人類最基本而重要的動機, 有助于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達到完善的狀態[4]。
大學生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同時,大學也是良好的健康行為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積極的健康行為更強調與健康危險行為相對應的健康促進行為[5]。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健康行為和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題。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本文以山西地區部分大學生為樣本,探討和研究大學生的健康行為和成就動機,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成就動機,改變和培養大學生健康行為模式,為高校人才培養以及促進大學生健康行為教育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證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共調查山西省在校大學生及研究生563人(其中山西大學182人,山西中醫學校153人,山西醫科大學172人,太原師范大學56人)。
1.2 調查方法及測量工具
本次調查采用黃峰編寫的大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問卷,大學生成就動機量表[6],采用現場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成就動機測量表AMS(Achievement Motive Scale )是由挪威奧斯陸(Oslo)大學心理學家吉森姆(T.Gjesm e )和紐伽德(R .Nygard ) 于1970 年編制,經上海師大葉仁敏等人1988 年修訂而成,共30個題目,主要測查個體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的動機。對調查對象的趨利性成就動機水平和回避性成就動機水平得分進行統計,然后按照趨利成就動機水平Ms(回避成就動機水平Mf)的得分高低進行分類:若得分為0~24分稱為低水平,25~35分稱為中等水平,35~75分稱為高水平[7]。
大學生健康行為及成就動機量表均采用Likert式5級計分法,“非常符合”記5分,“符合”記4分,“不能確定”記3分,“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
1.3 調查內容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家庭情況等;大學生健康行為:包括學習相關行為、個人生活習慣行為、人際支持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大學生成就動機現狀: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個部分。
1.4 資料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等。
1.5 質量控制
正式調查之前做了預調查,根據預調查對問卷做相應的修改。問卷調查時由調查員介紹調查目的和程序,自愿填寫并且遵守保密原則,問卷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當場收回。調查者對問卷進行完整性、邏輯性審核。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63份,回收563份,回收率100.0%;剔除無效問卷23份,有效的問卷540份,問卷有效率為95.9%。本次調查在校大學生男生202人(37.4%),女生338 人(62.6%);本科生461人(85.4%),研究生79人(14.6%);城市172人(31.9%),鄉鎮或農村368人(68.1%);醫學類學生287人(53.2%),非醫學生253(46.8%);獨生子女150人(27.7%),非獨生子女390人(72.3%)。
2.2 大學生健康行為的總體特征
健康行為得分取值范圍為30~150分,得分102分相當于百分位制的60分。本次調查234人(43.1%)健康行為得分小于102分,306人(56.7%)得分大于等于102分。 大學生健康行為總體均分為100.39分, 處于中上水平;就各維度而言,人際支持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個人生活習慣及學習相關行為的得分分別為(21.25 ±3.31)、(16.83±3.22)、(31.42±5.09)、(32.52± 5.85)。四個維度的每題得分均在3分以上,其中,人際支持行為得分最高,其余依次為個人生活習慣、學習相關行為和壓力管理行為。
從總體來看,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專業以及是否獨生子女的調查對象的健康行為得分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健康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2.3 大學生成就動機現狀
結果顯示,成就動機總體呈正態分布,均數為1.12,被測對象的總體成就動機偏低,其中追求成功、避免失敗的得分分別為(51.85±6.29)、(49.33±6.99),在這兩個維度中追求成功的得分高于避免失敗的得分。
被測者中處于缺乏動機水平(得分在小于等于0分)的有52.9%,處于中低動機水平(得分在0~24 分)的有45.5%,僅有1.6%的被測者具有較高成就動機水平(得分大于等于25 分),大部分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集中于缺乏動機和中低動機水平, 只有極少數的人具有高成就動機。之后對調查問卷的趨利性成就動機水平和回避性成就動機水平得分進行統計,然后按照趨利成就動機水平Ms(回避成就動機水平Mf)的得分高低進行分類。被測對象處于中等趨利性水平的有5人,占總樣本含量的1%;處于高趨利性水平的有535人,占總樣本含量的99%;處于中等回避性水平的有11人,占總樣本含量的2%;處于高回避性水平的有529人,占總樣本含量的98%。2.4 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的關系
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成就動機與健康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即成就動機越大健康行為的得分越高。其中,追求成功與健康行為的相關關系顯著高于避免失敗,這表明追求成功比避免失敗更有利于健康行為的養成(見表2)。

表2 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的相關性分析
2.5 影響大學生健康行為的多因素分析
健康行為可能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因此,分析其影響因素對于培養在校大學生健康行為是必要的。把健康行為得分102分作為界限分為兩組,其中大于等于102為1,小于102為0,將可能的相關因素年齡、性別、地區、家庭環境、成就動機等因素作為自變量引入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性別、家庭環境、追求成功為大學生健康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其OR值分別為1.746、1.220、0.677(見表3)。

表3 影響大學生健康行為各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1 大學生健康行為總體處于中上水平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健康行為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當代大學生健康行為的特點,在大學生健康行為的總體特征中,“學習相關行為”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個人生活習慣”、“人際支持行為”,“壓力管理行為”的得分最低,說明當代大學生壓力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可能的原因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背負著巨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在就業時,各類證書已經成了用人單位考核人才的硬指標,這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們承擔的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8],以致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上,導致學習相關行為的得分較高。趙冬梅、茍增強(2010)認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包括:成績壓力、經濟壓力、角色模糊、尋找愛情、建立新的親密關系[9]。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壓力管理能力應當成為高等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被測對象總體成就動機偏低
本次調查顯示山西省部分高校的大部分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集中于缺乏動機和中低動機水平, 只有極少數的人具有高成就動機,這個結果不容樂觀。經過對被測對象整體趨利性與回避性差異的分析可以得出:被測對象的趨利性水平大部分都處于高水平,這并不是導致總成就動機水平過低的主要原因,而被測對象的回避性水平幾乎全部都處于高水平,所以說回避性成就動機水平過高是導致總成就動機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這對于大學生短期的學業成績影響和個人前途,以及整個企業、社會、民族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進步都是相當不利的[10-11]。高校應努力創造適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的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寬松而有序的業余生活環境;加強引導,建立師生及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渠道和機制,培養和提高其正常交往的社交能力,以提高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
3.3 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成正相關
通過對被測對象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的相關性及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健康行為與成就動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被測對象的成就動機越高則健康行為的得分越高,即可以更好地從周圍環境中獲得他人的幫助,能理性的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壓力,擁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其中,追求成功與健康行為的相關關系顯著高于避免失敗,這表明追求成功比避免失敗更有利于健康行為的養成。健康教育是大學生預防健康危險行為的基本手段。當前我國高校還沒有建立較完善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從零碎的、松散的、不規范的狀況逐漸走向課程的系統化、正規化建設,應進一步探索健康教育課程與醫學、教育學、傳播學等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探索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綜合性工作,建立內容完整、結構合理、體現科學性、突出應用性的健康教育課程[12]。
[1] 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7.
[2] ROBERTS MC, FANURIK D, LAY FIELD DL.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injurie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87,43(2):105-118.
[3] 鄭 雯.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希望的關系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9,(S4):83-90.
[4] 王 平,曹 琦.基于干預視角的大學生健康行為與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經濟究,2012,(3):30-33.
[5] 趙冬梅,茍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壓力分析及管理策略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0,(24):73-75.
[6] 黃 甜.當代大學生成就動機的特點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35-237.
[7] 何騰騰.大學生自我評價與成就動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8):1238-1240.
[8] 宋中展,張艷霞,陳恩增.大學生成就動機的性別差異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7,(5):74-76.
[9] 楊飛翔.如何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J].廣西教育,2002,(24): 25-25.
[10] 王登峰,崔 紅.解讀中國人的人格[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11] 劉曉玲,李麗娜,崔向軍,等.大學生玩興與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24):2823-2825.
[12] 彭青渝.醫學院校健康教育課程發展趨勢[J].中國健康教育,2008,(3):234-235.
(本文編輯:閆云麗)
The relationship of undergraduates’ health behavior status quo and i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U Bei-bei, LIU Jie, Wang Yu-xiao, HE Lu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cit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behavior status quo of undergraduates in Shan xi,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health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Methods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63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Descriptive research and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undergraduates’health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The scores of learning related behavior, support personal living habits, interpersonal behavior and stress management behavior, each dimension score were 21.25±3.31, 16.83±3.22, 31.42±5.0, 32.52±5.85.(2) The overall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ore of undergraduates was 1.12±7.95, and the pursuit of success and to avoid failure of the scores were 51.85±6.29 and 49.33±6.99 respectively. Undergraduates’ health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its two dimensions (the pursuit of success and avoid failur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3)Th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behavior showed that gender, pursuit of success and family environment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behavior.Conclusions Th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behavior in the survey were in upper level. Learning related behavior was the best, stress management behavior was the worst. It reminded us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management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Overall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measured objects were low.(3)Th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behavior was correlated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t needs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 that be more positive and corresponding with health risk behavior.
health behavior,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llege students
R395.1
A
1003-2800(2015)10-0642-04
2015-04-02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項目反應理論的殘疾兒童生命質量及康復效果研究
胡貝貝(1989-),女,河南安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習。
賀 鷺(1975-),女,山西和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衛生服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