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凱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學
培養初中生自學語文能力的有效策略
劉世凱
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學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順應歷史的發展,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倡導學生由“學會”變為學生“會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進行轉變。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對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潛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初中語文;自學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教學既要求學生能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又要求學生適應未來的需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然而要真正把語文學好,單靠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對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潛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根據本人從教多年的嘗試與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以往教師“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形成學生死記硬背,圍著教師轉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是教學上的“攔路虎”,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顯,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就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設計,啟發指導學生自學,開展課堂教學討論。把班級學生按前后劃分為若干個學習競賽小組,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寫自學讀書筆記,勇于發言討論問題,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參與了學生的“學”,學生也參與了教師的“教”,使“教”與“學”相統一,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滿堂灌”的局面。在指導學生生動活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做到:課堂教學討論中如遇到難點,學生一時不能自己解決時,教師不要輕易“代替”或“收場”,要從多方面啟發誘導,相信并指導學生消除疑難。教師要盡可能少講幾句,多引導學生講問題、談看法。在引導學生學習討論中,教師要適時精講、點撥,使學生領悟、升華,這樣,師生共同探究,教學相長,不僅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而且學生在探究中提高了自學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驟”。抓預習,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從被動的吸收知識轉化為主動的探索知識。并有助于培養自學習慣。指導學生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樣指導學生預習呢?
首先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預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熟悉課文內容,而且是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開拓自己思維的主要手段。學生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提高預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要我預習”變為“我要預習”。
其次要有嚴格要求。預習如果沒有嚴格要求,學生就會無的放失。到處翻翻看看,達不到預習目的。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一是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的“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二是自讀課文,畫出生字難詞,并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三是根據課后理解分析題細讀課文,把無法理解的問題做出記號,以便在教師講課時用心聽講,求得透徹的認識;四是要求背誦的句段能熟讀成誦。
再次,把預習安排在課內,并給予足夠的時間。目前,中學生各學科的作業較多,加上其它活動類課程的開展,要求他們在課外擠時間預習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我常把預習放在課堂內進行。并當作一個重要環節來抓。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個別的預習輔導。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引導他們向更深更寬的問題開掘,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對自學能力低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啟發。解決“吃不了”的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哪些問題已經理解了,哪些問題弄不懂。這樣教師在講課時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點難點。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書山報海,讀什么,怎么讀。這就必須給學生指明正確的路子和科學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中學生識別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強,他們為了“過把癮”,往往在課外閱讀中沉迷于“武俠小說”或“言情小說”。因此對學生必須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是“獵奇”或“過癮”,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為了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須在配套的課外讀本的同時,選擇一些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較強的,與課內學習聯系較緊的書刊來讀。
第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重,課外時間不多。因此,有必要教給學生根據不同的書刊特點采用相應的讀法,以達到花較少的時間讀較多書的目的。閱讀的方法很多,一般來說,配套的課外讀本以及一些主題深刻、構思巧妙、內容充實、語言優美的文章要“精讀”。而對于課內學習關系不大的讀物則采用“略讀”了解個大概就行了。
第三,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和剪貼。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學生做讀書筆記、摘錄精妙詞句,列出閱讀提綱。剪貼優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寫一些小練筆,這樣才能讀有所得。同時。做好抽查評講,表揚做得好的同學。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到了讀寫結合,既促進了課內學習,又拓展了知識面,自學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其形式多種多樣,只有能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博采眾長,讓學生離開教師也能自學,實現了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