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澄江中學
淺論初中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
陳小平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澄江中學
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并提出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這就為初中歷史教師提出了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初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初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1.真正地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可濃縮成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也就是以學生為本,注重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從而把學生個性健康成長作為課程實施的著眼點和目標。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感官、頭腦、性格意愿、知識思想和行動規律,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去讀書、感知,代替學生去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去明白道理、掌握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自己去明白事理,自己去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所以說學生才是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歷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更應當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各項能力得到開發,人性不斷得到完善。在以前的應試教育中學生只是教師配角,在課程中只能機械地接受學習。這樣抹殺了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能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2.真正地確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課程中,知識呈單向傳輸,即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學生是在老師的控制和監督下進行學習,教學內容由老師決定,學生的任務就是徹底的應試和接受評定,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中必須要轉變這種現象,教師應由課堂的主體變為主導,所謂主導就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所謂組織者就是在老師的組織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建立一種和諧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一種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的氣氛中受到激勵和鼓舞。
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在學生學習方法上要提倡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1.提倡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在自我監控下的學習,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是由學生自己確定。我國學者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的重要含義就是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主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調整、指導上,即在學習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狀態、行為進行自我調節;在學習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評價。
例如我上《燦爛的宋元文化》這一課時我就要求學生自己確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在確定學習目標后再具體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有哪些?在問題解決上要采用哪些方法?對這節課學習有何感受?同時我又指導學生在讀完課文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同桌交流討論。15分鐘后讓部分學生上臺匯報。這樣在課程中教師給了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的權利與機會,在采用學習方法上也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的空間,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以形成了能力。
2.提倡合作學習。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隨著構建主義理論的興起,合作學習受到各國教育界的關注。合作學習過程不僅僅是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實現信息與資源的融合、不斷地擴張和完善自我認識,而且還可以學會交流,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例如在教《三國鼎立》一課分析官渡之戰中曹操為什么能戰勝袁紹時,我就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要求學生按各自的小組為單位,并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積極思考并說出自己和想法,然后由每個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向全班交流。5分鐘后,第一位同學說出了曹操勝利的原因有二點:一是政治上的挾天子以令諸候;二是經濟上采取了措施實行屯田、獎勵耕戰、減輕農民負擔等等。第二同學說:我同意他們組的觀點,我還要補充的是曹操善于用人招賢納士。這時另一個組的發言人補充說:除此之外,心理素質也在起作用。曹操派人燒掉袁紹的糧食導致袁軍軍心渙散,所以失敗。如果袁紹軍心不渙散的話,并鼓動全軍破釜沉舟的話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心理素質”這個觀點課文上是沒有的,但同學們通過合作討論思考得出這個觀點,這說明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高了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3.提倡探究學習。
所謂探究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過程。
自主、合作、探究三種學習方式之間即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這三種方式的組合,至于如何結合則要依據教學的能力目標和學生實際來決定。
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能力,光喊口號是不能成功的,它要求我們這一批歷史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來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實現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