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河北省吳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小組合作教學”實踐活動初探
李曉莉
河北省吳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小組合作學習是將全班同學事先或隨機分成若干個學習組,去同時解決不同的問題,完成若干個知識的學習。然后集中分析結果的活動形式和過程。他和那種以全班為一個學習單元的活動形式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一般為單元進行教學,形式上多是合,而小組合作教學則是分和身自如,靈活多變的,學生可以人人動手,多渠道并進,各個擊破,最后達到知識高地。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進我的數學課堂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簡單談談我的做法及思考:
第一方面:在班內和學生交流學法的過程中,班里有一名女生偶然提起以前曾有老師使用過這種方法,而且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所以自己想嘗試一下。
第二方面:感覺這種方法是班級整體學習的需要,我們班不管是基本知識的掌握方面還是基本思維的形成方面,學生之間的差距都非常大,在授課中出現了“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差生吃不著”的現象,所以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第三方面:學習數學本身的需要,數學學習有一個從學習到理解再到最后掌握的過程,而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學習的環境,在互相講解的過程中又增進了理解,最后評價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第四方面;管理職中班級的需要,我們職中學生的管理非常有難度,如果能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競爭機制,那么就會幫助我們激發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上進心,緩解學生的消極和被動心理。
第五方面:新大綱的需要,09年新頒布的大綱明確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小組合作交流正適應這一改革的需要。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并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主要是針對習題課和新授課兩種課堂形式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如下
第一環節注重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如在講解《函數的奇偶性》時,首先要將對稱知識引入,所以我在課前發動各小組學生找大量的對稱物體(包括物體自身的對稱性和兩個物體之間的對稱)。
第二環節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這樣才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時效性。1、在新授課中,我是以提綱的形式讓學生分組提煉重難點,2、在習題課中將平行或有層次的習題直接交給學生分組布置完成。
第三環節合作、自主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該立即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只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程度互相交流,會解答的學生將知識講給一知半解的中等學生,再中等學生講給較差的學生,此時第一位學生板書知識或者是題目解答過程,因為學生講解過程中可能會補充一些初中或小學的知識,所以此環節時間占用比較長,但這個過程是學生是否走進課堂,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的關鍵,這樣講解的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知識,而比較差的學生也沒有掉隊。
第四環節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也就是學生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做出判斷的過程。此環節由學生把板書的習題或提煉的內容講解講解給其他組,要求學生真誠的征求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采眾長,積極總結,最后老師和學生一起提煉思路,升華學習技巧、明確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作出指導。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3.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萬能的,它還應與其它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特別是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