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霞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北街關小學
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李晨霞
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北街關小學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技術學科在學生的整個學習成長過程中也必將發揮其特有的功能?!靶畔⒓夹g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個創造過程?!币虼诵畔⒓夹g的評價體系應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總要求,同時要將評價作為一個過程貫穿于整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人們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們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當。”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改變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只要我們能設計適合教材內容的“任務”,又能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有趣、學的有效。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聽課效果,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注意過程的靈活性,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合理安排時間,精講多練,重在實踐,增大學生學習、實踐的自由度,不放任自流,變教師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并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能力就是通過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探索活動”,因此,課堂上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已有的經驗富有個性地進行探索實踐。
當然,學生按照規劃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地尋求幫助,并且鼓勵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展開活動。在此過程中,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困難是基礎,傾聽和反思自己的不足是關鍵,意義建構和思維提升是目的。如,可以引導孩子這么問:“我的困難是……?”、“我做到……(哪一步)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或者給同伴示范自己的操作過程“我嘗試用……(什么操作)去解決這個問題,最后沒有成功,能否幫我看看問題出在哪里?”等等;可以引導孩子這么聽:聽操作初的整體思考、聽操作斷層處的具體步驟、聽操作后的改進與思考,從而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再次操作鞏固新知,實現意義建構。
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要在思路點撥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完成目標,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我們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時,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點,合理選擇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識、技能為支點,精心設計情境過程;要以積淀學生信息素養為重點作為創設情境的目標。例如:在教學“指法”這一內容時,我以游戲導入,我演示了一個叫做“狗拿耗子”的指法練習游戲,同學們在感受“緊張”氣氛的同時,興趣大增,這個小游戲激起了學生們主動參與指法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懂得指法學習的重要性,他們懷著期待和迫切的心情,渴望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去,這就為新課的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老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綜合運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教師的教學目標完成的好,教學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不同,它要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術中培養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途徑,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所以在素材選擇時我們還應該考慮素材的實用性,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通過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素材中的一些問題。
例如:在聽《圖片瀏覽》一課時,我發現在第一個教師只是隨便到網上找了一些卡通圖片素材,然后讓學生按她的要求通過acdsee進行一些處理,學生每一個任務都完成的很扎實,可是上完課了對于為什么要處理這張圖片,為什么用這個方法來處理還是一頭霧水。而且學生只是被老師牽著做,自主參與的意識不強。
而第二位教師課前沒有準備素材,到上課時他對學生說:“這節課,老師想給同學們拍幾張照片。”然后在上課時即興地給學生們拍了幾張照片,學生都感到很新奇,都爭先恐后地要拍照,在熱鬧的拍照氛圍中,課堂氣氛不斷升溫。拍完照后他出示了很多學生的合影,然后提出:“這張照片老師拍的時候不小心把旁邊的東西也拍進去了,你能把它們去掉嗎?”、“這張照片爆光過度,太亮了?!?、“這張照片紅眼了……”,學生們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激動不已,紛紛提出了修改意見,教師則對操作進行引導,每個學生都認認真真地對自己的照片進行了處理,整堂課學生都情緒高漲,連平時電腦基礎較差的同學也積極投入到照片處理中。
同樣的教學內容,因為選擇了不同教學素材,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效果,從學生心理上來說,修改自己的照片比修改別人的照片更具有意義,因此他在發現問題、討論方案和解決問題時針對性更強,整節課的顯得很“實”,更有效。
課堂40分鐘的成敗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調動學生熱情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有效方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