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大廠高級實驗中學初中部
培養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數學
王新明
大廠高級實驗中學初中部
什么是問題意識呢?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主動質疑、積極探究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心里因素,是問題解決的前提和條件。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課堂教學重要的是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會問、愛問。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材的束縛、應試教育的困擾、教師教學的遏制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問題意識淡薄提不出問題或不敢質疑,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 “零問題狀態”或“問題意識淡薄狀態”,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缺乏批判、懷疑精神,迷信權威;解題能力很強,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很差。問題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層次上。到底如何進行轉變呢?下面我提出幾點拙見。
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教師要能與學生平等交往,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以及好奇心所引發的“問題”潛力,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提問。教師也要學會傾聽,敢于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異想天開,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勇于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學要“以知識為本”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學生學會”轉向“教學生會學”,把課堂當成師生生命價值的構成部分。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心理學認為,內需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而內需的動機的中心是興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較好的創設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作答。例如:在教學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測高》這一課之前,我首先帶著孩子們去操場上采集數據,四人一組,分別測量國旗桿在陽光下的影長,某個易測量物體的高度和它在同一時刻陽光下的影長。學生在記錄這些數據時就開始產生問題,“為什么要強調同一時刻啊?”“為什么這樣就可以測出旗桿的高啊……”“珠穆朗瑪峰,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可以這樣測嗎?”。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學生摸得著、看得見,理解透徹、記憶深刻,既學會了數學知識,又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去理解知識,產生種種疑點,并誘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積極思考,學會提出疑問開始。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還要有所發現甚至有所創新。
我在講授“用尺規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時問學生:“你們有什么問題嗎?”有的同學問道:“我想知道用什么辦法知道你所作的角等于已知角?”問題提出后,有的說用度量法,有的說用疊合法。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后說:“那么你就學我的方法去畫角,然后用你自己的辦法去驗證。”不一會,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問道:“老師我想知道你這樣畫的依據或理由是什么?”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教師靈機一動說:“用這節課的知識還不能解決你提出的問題,但是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這個問題蘊涵著幾何的后續知識,隨著以后的學習就會解決。”半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這名學生興奮地跑到這位教師跟前說:“老師我知道了,你是用‘邊邊邊公理’來求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師不經意的回答,卻成了學生半年的困惑,他始終在想著如何用已學的知識來思考解決這個問題。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把課內探究延伸到了課外,從而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
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于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于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于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于教師想要的東西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么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哈佛大學師生中也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我相信,只要教師恰當,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成為主動探索、獨立發現的創造者,我們的數學課堂將會成為一次次精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