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妙榮
【摘要】各高職院校均開設了第二課堂的英語教學活動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其中英語口語角的開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其并未達到有效鍛煉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目標。如何提高它的效能才能讓英語口語角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呢?通過總結前期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一系列提高高職校園英語口語角效能的舉措被提出,目的在于有效輔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職 英語 口語角 效能
一、研究背景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加強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要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使之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隨著英語教學的普及和對交際能力的重視,各高職院校均開設了第二課堂的英語教學活動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其中英語口語角的開設扮演著重要角色。各校開展的模式各有不同,有外教參與的,有開展競賽的,還有主題班會類型的。但經過調查和實踐經驗發現,英語口語角并未達到有效鍛煉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目標。
二、高職學生學習特點
輕理論、重實踐:基于之前的學習規律和表現,高職學生對理論學習并不擅長,所以在課堂上一味的灌輸英語知識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反倒是課外的交際實踐更能適應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目標,所以設計讓學生親自參與的交際活動顯得非常必要。學習與專業息息相關:高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基本都是按不同專業進行的,學生不僅對專業相關內容感興趣,也更愿意和同專業的同學一起進行,這樣能更熟悉專業、也會有更多學習交流。
三、先期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參與人數少:第二課堂的活動對學生的參與并無硬性規定,而且不同專業活動安排時間又可能與之沖突,學生的到位率無法得到保證。由于口語練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全校每次不到50人的參與無法讓更多的學生達到鍛煉的目的。強行的規定學生到位進行簽到又會產生部分學生只為到場簽到而應付了事。重復的練習內容,話題局限:由于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或對主題不夠了解,交際中總是說不了幾句,然后沒有再多的交流;而與不同人之間重復的互相介紹了解又浪費了大多的口語鍛煉時間。
以老師為中心,學生鍛煉機會少:關于是否讓老師參與英語口語角這一問題,各校均以得出結論,有老師參與的活動更有吸引力并且容易達到預期目的。可個別老師參與尤其是外教總從而是吸引了過多的注意力,從而造成以老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大多數的學生沒有鍛煉口語的機會。
四、有效的英語口語角形式
1.提高教師參與度。如果讓一位教師負責口語角的活動,不僅該教師的工作量大,實際活動中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能讓更多的教師參與進來,就能有更多的創意,現場活動也更有氣氛。以我校為例,每位教師可以自由選擇要參加的時間但有參與次數的最低要求。每期口語角至少有三位教師參與,其中一位為主要負責教師,負責該期主題的確定和活動策劃,其余教師配合其完成,在現場活動中分配不同角色和不同任務。
2.豐富話題,做好準備工作。學期初確定好每期口語角主題,主題應該有多樣性、針對性和時效性,能夠足夠吸引學生的參與;主題確定好后,應將具體的內容、時間、地點等提前在學校論壇或宣傳欄中進行公告,并提供相應的準備建議;學生可以根據建議提前進行準備,以免到場時因準備不足造成交流的障礙。比如在萬圣節前后就可圍繞萬圣節設計一期節日話題,并要求到場的學生裝扮自己。
3.建立獎勵機制,吸引學生參與。每周口語角活動以某一專業學生為參與主體,甚至還可以由他們自行設計當次活動方案;對學生人數較少的專業可以進行專業聯誼活動,也能加強互相的了解與認識。在一學期結束后,可以評選出最佳參與獎與最佳策劃獎,給與一定獎勵。而每次學生的參與率也納入課程考核里,對于來參與的學生由任課教師在平時成績中做一定獎勵體現,將課堂內外的表現有效結合起來,可延伸英語學習的范圍。
4.校際聯合,走入社會。利用教育園區的資源,與鄰近的學校進行合作,共同進行校際間的口語活動,如聯合舉辦圣誕party、口語大賽等;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城市的不同場合和地點進行宣傳活動,比如在廣場、福利院等,也可以進行一些免費的社會培訓等,既豐富了學生口語練習的內容、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與接觸,也能達到宣傳學校的效果。
總之,作為課外活動中有代表性的英語口語角活動需要通過不斷地創新機制、充分準備、積極參與,才能使之達到輔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麗萍,王隆,黃劍.大學校園英語口語角有效組織模式研究[J].商情,2010(14).
[2]林曉玲.英語角強化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的調查與思考—以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為樣本[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