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林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小學英語教學日益重視挖掘與發(fā)揮英語課程的德育價值。本文以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為例,對該校高中一線英語教師進行教學訪談,分析了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科德育價值認識的現(xiàn)狀。
【關鍵詞】高中英語 學科德育 課程價值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任何教學都具有教育性。這個觀點已經(jīng)得到人們的共識。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體現(xiàn)了“寓德于教”的教育精神,倡導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的英語教學觀;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既包括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也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過程、方法以及態(tài)度、價值觀
一、訪談的緣起與目的
為摸清一線高中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認識現(xiàn)狀,了解學科德育存在問題,筆者對泗陽縣眾興中學32名高中英語教師進行了有關英語德育滲透專題的訪談。2015年4月筆者逐一聽取了這些教師對英語學科德育滲透的看法以及建議,對學科德育實施存在問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訪談目的主要在于了解高中英語教師認識英語學科德育價值的現(xiàn)狀,為進一步分析如何有效開展英語學科德育提供一些研究資料。
二、訪談的主要問題
在眾興中學進行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訪談,訪問對象為該校高中英語任課教師,也包括擔任班主任或學校行政職務的英語教師。以下摘取訪談的主要內(nèi)容。
1.咱們學校有專門的德育制度嗎? 所有教師都說明學校已經(jīng)制定了具體的德育制度。師德制度,學生行為規(guī)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
2.咱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與途徑有哪些? 學生管理,老師管理,包括校園管理,這些都是德育的內(nèi)容。德育教育的途徑主要有晨會、升旗儀式、班會、家長會、教代會、黨員的“三會一課”制度,各種德育實施的途徑都有相應的具體要求。德育途徑是很豐富的,從校內(nèi)的升降國旗儀式、黑板報、紀律、衛(wèi)生的檢查等。
3.您了解英語學科德育嗎?一半教師都能理解學科德育或德育滲透的內(nèi)涵,但普遍認為學科德育的難度在于考試評價體系,中學教育升學為主。德育滲透理念很好,實際操作的可行性較低,也容易劃入形式主義。
4.您會在課堂上主動增加與教學相關的德育內(nèi)容嗎?多數(shù)教師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天職,但課時量太多,教學壓力太大,用于德育工作的時間相對較少。
5.在我們學校校本課程培訓時,有培訓德育教育的知識嗎?只有法律,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內(nèi)容,德育這一塊沒有專門涉及。主管德育的副校長在南京參加校長培訓的,他認為也沒有專門的德育知識培訓,只是有個“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和科研教育。
6.今后你對于英語學科德育滲透工作有什么建議? 對于教師的教學評價,要求學校對學生盡量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少一些批評性的東西。上級的各種檢查需要考慮高中學校的特殊性,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多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指導。
三、訪談的結果分析
在訪談中,筆者欣喜的看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泗陽縣眾興中學的英語教師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新課程觀。教師普遍贊同課程有顯性和隱性課程之分,教學活動也并非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內(nèi)容,教師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和教師自身的行為示范等方面具有很多亮點。
對32名英語教師的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析,所有教師都認為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94%的教師贊同在英語教學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與正確態(tài)度,超過74%的教師認為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具有一致性,英語課程目標是多元的,教師負有實施德育滲透的責任。部分教師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學生看英語電影,舉行英語舞臺劇表演等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隱性課程和顯性教育相融合。
四、訪談的發(fā)現(xiàn)與結論
1.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模糊。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師認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是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說明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這方面的內(nèi)容不是教學目標設定的重點。對英語課程的目標僅僅理解為對教材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割裂了知識中的事實與文化的聯(lián)系。只有9.3%的教師了解學科德育的作用與方法,約有70%的教師對此方面了解很少,缺乏德育意識。
2.教師德育滲透能力薄弱。調(diào)查顯示,在課堂教學行為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挖掘德育內(nèi)容不夠,更沒有形成主動開發(fā)德育資源的意識;大部分教師課堂還是以傳授知識,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為主,以聽、寫、背這些機械教學方法為主,德育方法不當。多數(shù)教師對學?;蚪處熤鲗У牡掠顒有Чu價過高,一些教師甚至相信“反復的說教”能轉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師對學生“主體性”還缺乏充分的認識與尊重,忽視了學生作為道德主體,他們自身的感受。
3.德育滲透的社會支持不夠。從訪談的結果來看,多數(shù)教師認為主要是思想政治課、班會課作用最大。中學德育處于單打的局面,缺乏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機制,沒有形成德育合力。學校教師績效考核機制,也迫使英語教師不得不花大量時間用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英語學科德育的開展十分薄弱。
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多元的、復雜的,教師對于英語學科德育的認識也是在不斷加深的。英語學科德育的發(fā)展依賴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與教學策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