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2015年5月教育部相關機構發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本文從《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的課程價值和設置兩個方面去探索我校目前的英語課程相關問題。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課程價值;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10-01
1.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從2004年開始,經歷十多年的歷程,取得了不少成績,例如重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等(周慈波,王文斌 2012;王守仁 2013; 黃琳 2014)。2010年以來我國又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教育部高教司于2013年初又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修訂工作(以下簡稱《教學指南》)并于2015年5月進一步補充修訂了《教學指南》。
《教學指南》共有9個部分組成包括前言、課程定位與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課程設置、評價與測試、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資源、教學管理、教師發展。本文將從《教學指南》中的課程價值與課程設置要求去探索我校英語課程的相關問題。
2.課程價值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急需要了解世界,因此當年學習英語的目標十分明確——通過語言去了解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今天當我們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當我們的國家實力在不斷增強時,當我們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水平大幅提高時,當我們各大高校紛紛開設英語專業而我們的畢業生就業困難時,我們開始質疑我們是否還需要繼續在大學開設英語課程?我校作為一所中醫類的大學,許多人認為中醫和英語的交集恐怕不多,學習英語將來有何用?
也許正是為了解答以上的疑問,與以往的《課程要求》相比,《教學指南》增加了 "前言",說明了大學英語課程的價值。《教學指南》首先從國家戰略需求層面強調了英語的重要性:
"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可以直接了解國外前沿的科技進展、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學習和了解世界優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國家語言實力,傳播中華文化,促進與各國人民的廣泛交往,提升國家軟實力。"
作為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孕育其中,中醫藥文化是中國燦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將我們的中醫藥文化進行傳播是每一個從事、傳承中醫藥知識的人應該思考,應該為之努力的。讓中國自己獨特的文化被世界去了解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語言的交流。目前中醫的療效雖然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在一定程度被認可,但是讓我們的中醫藥文化在全世界范圍更廣泛的被了解,甚至發揮作用還是困難重重的。作為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有必要去學習大學英語,通過語言了解世界,通過語言+專業知識去傳播中醫藥文化,造福全人類。
當我國老百姓近年來爭相去日本、韓國購買漢方之類的商品時,當我們從德國等發達國家購買回來的藥品仔細一看竟然是中草藥成分的提取物等等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作為中華民族使用了幾千年的中醫藥,難道輝煌只能停留于古書的文字記載,或者我們的技術只能停留在難以下咽的湯劑階段嗎?我們需要了解世界的相關發展,再后頭去改變自己、提高自己,這同樣需要語言為媒介去完成這樣的任務。
《教學指南》也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闡述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作用和意義,大學英語課程的價值體現為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這個基本工具,既滿足學生現實需求,也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3.課程設置
《教學指南》既傳承《課程要求》保持校本特色大方向不變,又對課程體系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明確的要求: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可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個部分,由此形成相應的三大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由必修課,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組成……"
就專門用途英語而言,《教學指南》首次對其內涵、特點、級別、教學安排等進行了詳細說明,表明這類課程已經成為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校自2006年開始為個別專業開設醫學英語課程,到2008年之后全校范圍所有專業開設了相關的醫學英語課程,再到目前進一步將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技術手段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中,可以說我們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在實踐中一步步的得到了發展提高。與此同時,由于專門用途英語的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繼續去解決,例如,高質量的教材問題;優秀的師資問題,畢竟專門用途英語既要老師精通語言又要掌握相關的醫學知識;課程設置的精細化問題,例如針對不同的專業,我們可以為他們開設針對該專業的醫學英語課程,這樣可能更加實用。
其次,目前我們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而言,跨文化交際部分涉及到的課程不是十分豐富。語言的文化屬性決定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設置不能只是注重工具性,還需要兼顧人文性。《教學指南》指出,高校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宗旨在于"進行跨文化教育,幫助學生了解中外的不同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我們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增加部分這樣的課程。
總結:
從《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來看,即使作為中醫藥大學我校英語課程的開設是很有必要和很有價值的,《教學指南》明確的回復了很多的質疑。從課程體系的要求來看,有些部分我們開展的不錯,有些部分是我們需要加強的。
參考文獻:
[1]黃琳.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三十年發展狀況分析(1983-2012)[J].外語電化教學, 1998,P.45-48
[2]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 [J] 外語界2016(3)P4-7
3]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 [J] 外語界 2013(6)P9-13
[4]周慈波, 王文斌.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因子調查研究 [J]. 中國外語,2012 P.48-55
[5] 葉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及研究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