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程
為了加強部門預算監督,提高預算監督實效,近年來,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大著力從部門預算如何做實做細做準上,如何發揮資金效益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較好成效。
一、正視當前人大審查部門預算的薄弱環節
部門預算從試點到逐步推開到全面實施經過了好幾年的歷史,從理論上講人大的審查應該比較成熟比較規范,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就湘西自治州人大來說,在部門預算審查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就人大本身而言,一是對部門預算作用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部門預算作為基礎,沒有把基礎作為審查的重點,重宏觀預算綜合預算輕部門預算,重法定要求法定程序輕部門的基礎實質。二是審查部門預算流于形式,造成認認真真走程序,實實在在走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政府部門一般都不能按時提交預算文本,導致人大專委會會議、常委會會議審議時間很短,加上專委人員不夠,初步審查實為虛化,審查報告形式雷同,內容不新,缺乏針對性。三是人大不掌握部門實情,人大財經委,常委會預算工委對部門的預算,除了個別某些部門人大意識較強,到人大匯報預算以外,多數部門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特別是對權威權力部門更是如此。就政府而言,首先是部門預算不實,有預算,但不是實實在在的預算,是與支出掛不上鉤的預算,是沒有約束力的預算。其次是財政業務科室預算不細,協商分到各部門的預算分計劃砍指標,甚至憑部門申報,砍降指標幅度,科室的綜合預算,即有待再分配的項目切塊預算總量多,二次分配的隨意性大。再次是綜合預算實質上是匯總預算,財政預算科沒有也不可能對其他科室的預算進行審核,實質上相關業務科室才是預算做實做準的關鍵,因此,人大不僅對綜合預算要全面審查,更主要的是要著力對其他科室預算進行審查。最后是一些預算外收入的支配不規范,常常采取中途追加和年末砍賬等方式,缺乏有效控制。
二、找準當前部門預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部門預算審查的薄弱環節,2014年,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圍繞部門預算如何做實做準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部門預算這個基礎預算單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必要的經費安排不足導致專項不專預算不實。如公用經費、小車及車輛運行費等定額標準低,干部職工福利待遇有的給政策不給錢,如住房公積金、津補貼、醫療補助、一些獎金以及社保資金沒有按政策安排到位,逼迫部門假報項目到處找錢,或者拼命往“項目預算”中擠不該列的項目,執行中用找項目的錢和挪用項目資金來彌補公用經費不足和只“給政策不給錢”的開支。二是追加多,決算數與預算數差距大實證預算不準。從調研看,所有部門的決算數均大于預算數(剔除上級追加),例如某單位年初預算為489萬元,部門決算支出為1898萬元,其中州本級追加567萬元,追加金額是預算數的1.16倍。追加數比預算數多得多,預算失去了意義。追加資金有上級追加和本級追加,本級追加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年初預算切塊、其他專項、年終砍賬四個方面。三是部門結余資金較多,沉淀難調。從調研看,所有部門都存在資金當年結余和滾存結余的問題,且資金沉淀大,財政無法調控。據資料顯示,某單位上年資金結余500多萬元,某單位結余資金為2000多萬元,這部分資金除存在當年資金下達較遲以外、按進度撥付資金和跨年度安排項目資金外,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部門歷年滾存結余,由于沒有編入支出預算,資金使用缺少計劃控制,成為機關自由支配的機動財力,支出的隨意性大,規避了人大監督。四是預算管理不夠嚴格,重分配輕管理的現象比較嚴重;個別單位財務支出管理不嚴,花錢大手大腳,公共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運行維護費居高不下,給財政造成較大壓力;缺乏預算約束的意識,決算時沒有對照預算嚴格核算,導致預算名存實亡,損害了預算的嚴肅性。
三、強化對部門預算的監督措施
為了加強部門預算的監督審查,實現全口徑全方位重實質的預算審查,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強化了有效監督措施。
一是對部門預算的編制執行提出明確建議。第一,提高公用經費標準把部門預算做實。要明確部門預算編制的責任主體,真正使部門預算與部門職責相銜接,真正使財權與事權相統一,提高部門預算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要優化支出結構,做到“兩個優先”,即優先保證工作運轉支出,優先保證工資福利支出。保運轉,就是要達到基本保證單位部門工作正常運轉并要求一次列入預算;保工資福利,就是凡是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凡是政策有規定的干部職工的福利待遇、津補貼、醫療補助、住房公積金補助等財政要足額納入預算,不留硬缺口。部門的項目預算實行零基預算,根據財力情況按輕重緩急適當安排。第二,力避再次分配把科室預算做細。部門預算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細”,一方面要求部門項目支出要明確其具體用途,要改變過去那種將大量資金用“其他”這個筐隱蔽的做法。另一方面,財政部門有預算職能的科室,要改變以往將大量資金作為項目預算切塊而沒有細化的做法,要求盡可能細化的項目要一次性列入部門預算,以減少預算切塊資金的追加。第三,嚴格依據預算來審查決算。建議財政部門在審查部門決算時,不僅要審查收入支出的來龍去脈、賬目清不清楚、是否合法合規外,更重要的是要看符不符合預算的各項支出,要依據預算來審查決算,要看哪些是預算內支出,哪些不是預算的支出,哪些是超預算的支出,并以此提出審查結果意見。第四,改進撥付制度力求盤活沉淀資金。常委會要求財政部門改變過去財政資金直撥方式,研究撥付機制,不能把部門預算的資金直接撥入部門賬戶,避免資金沉淀到部門。同時要清理部門結轉結余資金,盡量盤活沉淀資金以窮盡其用。第五,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取消收入與支出掛鉤機制。多年來,一些部門的罰沒收入或其他非稅收入,雖然已入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但實質上還是除財政按相當小的比例統籌一點外,其余大部分資金均以項目的名義撥付原單位。實質上的利益驅動,影響了經濟和執法環境,也造成了部門間用錢的極度不平衡。
二是改進審查部門預算的機制。第一,建立對財政科室預算審查的抽查機制。委員會從2015年起將財政局內部的業務科室預算編制納入審查范圍,每年專題聽兩個科室的編制情況匯報。第二,建立對重點部門的預決算審查機制。明確初審重點,突出重點部門、重點方面、重點項目。在目前情況下,人大要對所有部門預算的各項收支情況進行詳細審查是做不到的。因此,對部門預算的審查,應突出重點部門、重點方面、重點項目。重點部門指資金收支量大、預算外收入比較多、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部門。委員會每年審查2到3個,決算的審查力爭上常委會批準。第三,建立審計部門對部門決算的審計機制。依據預算法和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要求審計部門按規定每年對部門的決算進行審計,并向人大專委會報告審計結果,必要時提交常委會審議。第四,建立人大相關專委會協同審查部門預算的機制。2014年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開展的部門預算檢查調研,取得了較好效果,主要就是得益于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的共同參與,實踐證明,依靠相關專門委員會協調審查預算是一條好的途徑。財經委員會審查前,召開會議聽取相關委員會對部門預算的意見,相關專門委員會開展調研聽取聯系部門的預算編制,收集意見。第五,建立經濟咨詢機制。2014年底,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將建立常委會經濟咨詢顧問制度,擬從相關單位、院校聘請一批經濟咨詢顧問組成經濟咨詢顧問委員會,現正著手摸底推薦工作。
三是注重發揮審計職能作用。人大財經監督具有至上性和不可抗性的特點,但目前就總體而言,還存在監督手段和機制不適應的問題。人大監督財政由于委員會人員較少,加上現實又不可能深入財政部門去調取收入和支出信息,人大缺乏深入財政收支源頭的監督機制,要深入了解部門預決算的真實性,特別是決算的真實性,必須依靠審計的力量,發揮審計職能作用。近年來,特別是2014年以來,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依靠審計力量,增強了對部門預算監督的力度,對2014年有的單位無依據收費、套取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等51個問題全部得以整改,增強了部門預算的約束意識。
(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