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榮
【摘要】一年來語文課堂改革的實踐,使我感到“三步讀書法”、“金字塔分析法”與“課堂小練筆”在語文課堂教學上的綜合運用對學生的讀、思、議、說、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三法結合;語文綜合能力;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使學生學會從書本上吸取營養提升能力呢?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三步讀書法”、“金字塔分析法”與“課堂小練筆”三者有機結合的新教法,引導、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從書本知識這塊沃土中汲取營養,不斷的完善自我。
我的做法是:在課堂中,教師利用教材的文章,引導學生運用“三步讀書法”一步一步的把每一篇文章解讀明白。
一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逗、流利成句”,達到“讀通”的目標。
二讀,要求學生能對文章“整體感悟,分清枝杈,理清脈絡”,達到讀“懂”的目標。
三讀,要求學生能做到“五抓住”,即抓住重點語段、抓重點語句、抓住關鍵詞、抓住寫作特點、抓住修辭方法,進行賞析,達到讀“透”的目標。
在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金字塔分析法”對文章進行解讀分析。“金字塔分析法”是對一篇文章從總體到局部,通過三個層次而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首先是通過對文章的二讀達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意思,以及作者從幾個方面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即分清枝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五個抓住”即抓住重點語段、抓重點語句、抓住關鍵詞、抓住寫作特點、抓住修辭方法進行集體分析。整個分析過程好似一座“金字塔”,所以叫做“金字塔分析法”。
運用“金字塔分析法”引導學生達到三步讀書的要求,就能夠把一篇文章從整體到局部分析透徹,如學習小學四年級第七冊《海濱小城》一文時,學生在一讀時,通過課前預習、查字典、詞典掃除了生字障礙,上課通過自讀(先默讀,后朗讀)達到讀準字音、讀準句逗,流利成句。講授新課前教者通過小黑板把本篇文章的生字生詞出示出來,讓學生通過生字注音解釋生詞,檢查學生是否解決了生字、生詞。而后教學生朗讀課文(好、中、差生均提問到),每人讀一自然段。一學生讀文時其余學生要認真聽讀,準備進行朗讀點評。通過學生朗讀可以檢測出學生“一讀”是否達到“一讀”的要求。達到要求后,教者出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二讀”。“二讀”前教者出示這樣兩個問題:1.作者通過《海濱小城》一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海濱小城》的?這樣的問題設計,突出了對學生發現探究能力的培養。
問題出示后,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通過整體感知解決第一個問題。通過劃分段落解決第二個問題。當學生對問題掌握以后,教者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討論達成共識,并由各組代表通過歸納整理本組研究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各組代表匯報時,本組同學認為不全面或不正確時可以進行補充、訂正,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訂正。
前面兩個問題解決后,教者出示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1.你認為《海濱小城》一文哪些語段寫得精彩?2.哪些語句寫得優美?3.作者運用了哪些關鍵詞語?4.采用什么主要寫作方法與修辭方法表現出海濱小城的美麗可愛?
教者出示的第一個問題,意在引起學生的爭議。這時教者要民主教學,學生認為哪段寫得好、寫得精彩,都可以。因為朗讀、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必然不同,只要學生能談出他認為精彩語段描寫的佳處來即可。如果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描寫匯報的語段佳處,作者抓住了色彩進行描寫,還通過把不同感官所感受的情形真實再現出來;又如有的同學認為小城部分作者描寫的好,認為作者采用空間描寫把小城的園、林、路條理分明展現在讀者面前。
總之,只要學生通過“三讀”能夠研究、分析、理解說出文章的精彩之處即可,就達到了“讀透”的目的。然后再通過2、3、4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語句、關鍵詞語來分析、解決其語言運用的妙處,以及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和修辭方法來表現的。這樣一篇文章就通過教者分層面的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讀文、析文,最后使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全面的解讀了一篇文章,使學生從思想上受到熏陶,從知識上學到了優美的語言及具有特色的表現方法,為課堂小練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如何進行課堂小練筆呢?
我的做法是:采用一課一得的方法,使學生通過對一篇文章的閱讀、分析,運用掌握的思想觀點、優美的語言及表現手法,由教者給一定的材料、題目,讓其在課堂上快速成文,達到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教者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海濱小城》一文,總結出作者通過對海濱小城的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愛海濱小城的思想感情,以及描寫海濱小城所用的優美語言及表現手法后,激發學生說:“作者把自己所見的海濱小城之美描寫出來,表達了作者對海濱小城的喜愛之情,那么我們能不能運用學習本文后掌握的觀點、語言及寫法,寫出我們的家鄉之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能!”于是教師出示了有家鄉自然景觀及特產的資料,然后讓同學運用在本文學到的語言、方法寫一篇題為《江邊小村》的文章。由于學生當堂掌握的知識當堂運用,加之教者出的訓練文題針對性強,中上等學生用七八分鐘就能寫出字數在300字左右的短文,并運用上本文學到的優美語句及表達方法。成文后叫學生當堂讀文,有選擇的讀三四篇,朗讀后讓學生點評。點評的具體要求是:該篇小作者在習作中運用了在本文學到的哪些詞語?運用了本文哪種寫作方法及修辭方法?運用得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要說具體,通過點評使小作者、小評論家、小聽眾各有所獲。
通過一課一得“課堂小練筆”的訓練,日積月累,長年累月,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對表現手法的掌握就會積少成多,最后達到厚積薄發的境界。
一年來語文課堂改革的實踐,使我感到“三步讀書法”、“金字塔分析法”與“課堂小練筆”在語文課堂教學上的綜合運用對學生的讀、思、議、說、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因此,我有決心繼續實驗下去,不斷的完善此種教學方法,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盡微薄之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