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大學生有高漲的公益熱情和無限的創意,是公益事業未來的生力軍、公益文化未來的傳播者。但在公益實踐方面,大學生群體缺乏經費的支撐、規范的指導和專業的平臺,這使得很多充滿創意的公益夢想無法實現。
而陽光飛輪公益活動的傳播目標是:與高校人群充分溝通,吸引大學生群體廣泛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以高校活動為突破,積累經驗,持續公益,做成品牌活動;影響高校目標受眾,品牌深入年輕人群,打造長期、可持續的公益事業,提升品牌形象。
項目策劃:
活動策略:弱化商業信息,加強公益氣質——只露出陽光慈善基金,不宣傳出資方,強調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慈善家;
推廣策略:深入高校陣營,注重精準營銷——依傍優勢資源,確保活動落實;
溝通策略:輕松活動,真誠對話——運用大學生常接觸的媒體,采用激勵及漫畫式的信息傳達。
項目執行:
打破傳統公益執行模式,開拓“預支—踐行—傳遞”這一公益創新。
預支:首期采用“預支夢想”的方式,參加“陽光飛輪”活動的大學生需要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愛心公益夢想,通過爭取網友的投票支持及公平、公正的審核評選,64位大學生獲得了由陽光保險愛心基金會提供的萬元公益基金;
踐行:入圍者獲得夢想基金之后,開始踐行公益夢想,包括助學支教、保護環境、看望孤寡老人、關愛流浪動物等,在此過程中要將活動的實施過程及感想回傳到“陽光飛輪”;
傳遞:通過推動在校大學生投身公益,并號召他們未來走向社會后,將公益基金返還至“陽光飛輪”,讓社會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實現夢想,這寓意著將愛的接力棒傳遞下去、讓愛的種子播撒,完成愛心傳遞。
項目評估:
“陽光飛輪”公益活動一經推出,其引發的熱烈反響已大大超出了預想。活動自上線以來,吸引了來自105所院校的上千名在校大學生報名參與,共超過25萬人關注并投票,互動總人數突破50萬。最終,64位入圍大學生奔赴全國32個城市、地區踐行公益夢想,活動執行地遍布華夏。從公益夢想的內容來看,在不斷涌現助學支教、保護環境、看望孤寡老人、關愛流浪動物、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城市融入等愛心公益夢想外,還出現了走進少管所、保護黑頂鶴等擁有更加廣闊視角的同學,執行了異乎尋常的公益夢想,有效地發揮了年輕群體的無限創意。
有相關專家點評:“此次陽光飛輪公益活動打破了傳統公益模式,充分調動了大學生的公益興趣,并且有效實現了手機和PC端的雙屏聯動,這從公益創新的角度來看,相信是未來公益事業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