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韜+王蕾
2015年4月8日,早上8點不到,重慶市涪陵區石沱鎮移民辦副主任余旭就來到了辦公室。
打開電腦,登錄重慶干部網絡學院,戴上耳機,點開《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的視頻課程,余旭開始了當天的在線學習。
如今,網絡學習正成為重慶黨政干部的一種日常學習方式——在余旭學習的同時,網頁上顯示在線學習的學員有近3000名。
便捷
僅僅半個小時,余旭便學完了一門課程。
看看時間,臨近8點半,快到上班時間了,余旭退出系統,開始準備工作。
“現在學習太方便了,輕輕松松就學習到了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的課程。”余旭說。
而如此方便的學習,對三年前的余旭來說,是一個奢望。
2012年,身為村干部的余旭上調至石沱鎮政府工作。
來到更大的舞臺,余旭卻苦惱了。
“更大的舞臺暴露了我視野和知識儲備上的短板。”余旭說。
而更讓余旭苦惱的是,他想通過學習補上短板,卻發現很難。
其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大多是集中式的現場培訓教育。
“這種傳統培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存在空間、時間的限制。”重慶市委組織部干部教育處處長王勇坦言。
首先是舉辦頻次較低。“基層公務員一年能參加的培訓屈指可數。”王勇說。
然后是覆蓋面較窄。“有些高端的培訓,很難覆蓋到基層公務員。”王勇說。
而就算有資格參加,他們也面臨一個尷尬——培訓時間經常與工作相沖突。
而2012年3月正式開通的重慶干部網絡學院化解了這個尷尬。
“采用網絡教學手段,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在線學習。”王勇說。
2014年,重慶干部網絡學院向全市十幾萬名公務員全面開放。
個性
臨近中午,余旭的QQ彈出一個對話框。
“余哥,給你推薦一個課件。”
“什么課件?”
“教我們基層干部如何與群眾打交道的,很實用。”
“這個必須‘點贊,現在移民工作進入后續階段,正需要補這樣的課。”
事實上,幾乎每門課程,余旭都會“點贊”。
“以往的培訓教育,翻來覆去都是老一套,不像現在的在線學習,不但實用,還非常有針對性。”余旭感嘆。
“撒胡椒面”“炒剩飯”可以較為貼切地形容以往的干部培訓——不論干部任職崗位,也不分任職時間,培訓內容千篇一律、重復單一。
“現在干部對培訓內容的要求呈現多樣化、多元化,重復單一的灌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干部的學習需求。”王勇說。
而重慶干部網絡學院的出現,則順應了干部培訓內容多樣化、多元化的需求。
“根據課程時效性和點擊量,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形成定向定量分析,定期上線或下線部分課程,實行動態管理。”王勇說。
2014年3—8月,圍繞學習貫徹中央及市委重大發展戰略等重點專題,干部網絡學院新增課程239門,下線課程218門。
此外,干部網絡學院還引入課程評分系統,分析不同層級群體的需求,按需提供相應的課程。
從2014年5月起,干部網絡學院開始針對不同層級群體實施重點課程推送。
“現在學習真是‘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員紛紛在留言版“點贊”。
博采
中午吃完飯,稍微休息一下,余旭就出門去辦事了。
車上,余旭掏出手機登錄了干部網絡學院。
“現在用手機也能上網學習了。”余旭說。
2013年,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干部網絡學院推出了移動APP。
進入“共享資源”欄目,余旭找到清華大學公開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開始看了起來。
這門公開課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杜鵬飛主講,余旭聽得津津有味。
不但有清華大學的公開課,網絡學院還“一站式”匯集了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22所重點高校的公開課。
“別看我是個科級干部,我所學的都是以前司局級干部才能學到的。”余旭面露得意之色。
確實,在以往的干部培訓體系中,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層干部很難接觸到這些高端課程。
“通過網絡平臺,我們可以集中最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使不同層級的干部享受到同等的優質教學服務。”王勇說。
首先是頂層引進——干部網絡學院爭取中組部、世界銀行支持,上線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干部選學大講堂、世界銀行遠程教育的部分課程。
其次是市場購買——干部網絡學院與國內知名課程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年均購入600門精品課程。
再次是本地制作——凡是本市重大會議精神解讀、重點專題調訓、重要人物講座,干部網絡學院都會到現場錄制課程。
現在,重慶干部網絡學院已建立起以干部網絡學院為載體的數字圖書館、網絡公開課、時事新聞庫、輿情手機報、實用APP等“1+5”的數字資源體系。
“逗硬”
晚上臨睡前,余旭再次登錄干部網絡學院。
“哎,今天又沒有得多少分,得抓緊了。”余旭有些懊喪。
在干部網絡學院學習,學員每學完一門課程,就會得到相應分數。
在干部網絡學院首頁左上角,學員可以看到自己的學分。
而在右下角,則實時更新學員個人和單位的學分排名。
“這無疑對學員造成一定壓力,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王勇說。
并不僅僅是營造氛圍,網絡學習還要“逗硬”。
“干部網絡學院是虛擬課堂,但學習不能虛。”王勇說,“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制度設計。”
頂層設計——2013年,重慶市委組織部出臺《重慶市干部在線學習管理辦法(試行)》,對網絡培訓作出制度性安排。
該管理辦法規定了不同層次干部每年應該完成的學分,讓網絡培訓有規可依。
統籌管理——統籌現有工作力量,市、市級部門和區縣、區縣部門和鄉鎮三級管理體系,組建了近3900人的管理員隊伍,分級負責學員組織、日常管理、督促考核等工作。
“每40名學員就有一名‘班主任直接跟蹤服務,實現了管理精細化。”王勇說。
嚴格考核——每年一個工作計劃,半年一次情況通報,實時展示學分排名。各單位參加網絡培訓的情況還要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考核。
進入2015年,“逗硬”機制進一步強化,有12個區縣及部門由于未完成學分,相關負責人被約談。
夜深了,余旭瞄了一眼實時在線人數:“竟然還有一萬多人!”
“看到沒,不止是我有壓力哦。”余旭對老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