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軍
【摘 要】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客觀地分析了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過程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并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英語;閱讀理解;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中明確規定:學生應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眾所周之,在上述五項語言技能中,英語閱讀理解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閱讀理解能力也就是吸收和理解書面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種錯綜復雜的思維活動之一。閱讀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閱讀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各式各樣的英語測試中,閱讀理解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可以這樣說,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其英語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奮斗在高職高專教育一線的英語教師,下面就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應對策略作如下闡述。
一、存在的問題
通過前期的學習,普通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較為基本的英語語法和句型,也有一定的詞匯量,能夠閱讀一些簡單的英文材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便感覺到大多數學生英語基本功底不夠穩固,閱讀速度緩慢,在實踐應用中的閱讀理解能力極其有限。并且,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很快就發現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單詞量貧乏,語言基礎知識欠缺
詞匯是一種語言最基本的單位,也是閱讀的根本,導致閱讀無法有效進行的關鍵因素是詞匯不足。許多學生由于單詞量匱乏,所以看不懂表面的文字含義,,更不能夠做到對文章的深層次了解。語言基礎知識是獲取文字信息的前提和基礎。很多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異常薄弱,對那些常用句型和基本的語法結構諸如復合句中的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以及虛擬語氣等掌握不夠透徹。另外,對于否定、強調、倒裝、省略這些語法現象也是模糊不清。
(二)閱讀習慣和方法不良
受詞匯量和語言知識不夠的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存在許多誤區。表現較突出的為:一是逐字逐句的閱讀。它不僅減慢了閱讀速度,而且只可獲得支離破碎的信息,這樣只能帶來對全文理解的巨大偏差。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方式,最終會使整體理解變得愈來愈困難。二是出聲閱讀。長期以來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夠重視默讀,而是采取低聲誦讀。出聲閱讀最大的弊端便是閱讀速度和效率局限于說話的速度。還有一些學生進行回讀、指讀等,且一遇生詞就查閱字典,這些不正確的閱讀方式都會對閱讀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三)閱讀興趣缺乏
由于缺乏特定的語言環境,大多數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不濃。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內接觸英語,課堂外根本不顧及與英語相關聯的資料和信息,再加上他們自身的語言障礙又無法及時消除,久而久之,閱讀興趣就自然消失了。
(四)背景知識掌握不夠或知識面較窄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語言使用策略和語言表達方式。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才可對語言運用自如。對背景知識了解不夠,學生無法正確理解閱讀材料,甚至陷入歧途。另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面也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個擁有社會文化、風土人情、天文地理、教育科技等方面知識的人,在閱讀相關的英文材料時,他既可理解文中所講的內容,又可將文中所講的內容與未講的有關內容相結合。
二、應對的措施
(一)千方百計擴大詞匯量,想方設法拓展語言基本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理解閱讀材料,認識單詞和了解語法是不可或缺的。詞匯是英語學習中各項技能的根本,如果詞匯量嚴重不足,就好比無源之水,對字、詞、句形成不了概念和對關鍵詞的意思無法了解,這樣的理解只會是一團糟。所以,務必要促使學生加大詞匯量。單詞方面,除了一些傳統的做法如背誦、聽寫外,老師還應鼓勵學生把握一些記憶生詞的技巧。如根據構詞法,引導學生掌握前綴、后綴、詞根;善于對單詞進行歸納總結,記單詞時,要聯想到這個詞的不同詞性,而且還需盡可能記住它的同義詞和反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應根據上下文揣摩詞義。要告誡學生注意那些習慣句型的表示方法,并能結合實際內容進行模擬訓練,舉一反三,以加強理解。對于一些很是困難的語言現象如強調、倒裝等要用具體的例子來加以分析和闡述。這樣方可消除障礙,為學生閱讀營造一個好的環境。
(二)糾正錯誤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太專注于語言細節,不能緊緊咬住個別生詞、短語、句型不放,本末倒置,大大影響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閱讀時,可把句子劃分若干意群,通過眼球轉動,擴大視野,掃視整個意群,從整體上去領會文章意思。在閱讀每個意群時,要十分關注實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不必過多注意并無實質性意義的虛詞,如冠詞、連詞、介詞等。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閱讀,將會更加容易理解整個段落的大意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或要點。部分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時,習慣于小聲朗讀并一邊用手指指蓋各段。這種壞習慣會嚴重影響閱讀的進度,并分散閱讀的精力,導致學生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學生應在長時間的訓練中逐步克服這個毛病。另外,不可一見陌生單詞就翻詞典,要養成從上下文結構中推測生詞詞義的習慣。一旦閱讀中斷,思路也就打斷,會導致重讀從而得到一些零零碎碎的概念,更談不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激發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他才會樂于學,主動學,因此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情形下學生的閱讀水平才可能提升。課堂中完全可根據課文內容的實際情況融入相關的文化內容或進行相應的知識擴展。譬如《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五單元有一課是講述姚明如何在NBA迅速成為一名籃球明星,這時便可介紹傳奇球星邁克爾· 喬丹以及他在籃球領域所獲得的無數榮耀,并可描繪時下NBA各支球隊的狀況,還可討論年度總冠軍的歸屬。這樣學生的注意力片刻被吸引住,然后再多多鼓勵他們在課外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英文報刊。
(四)開闊視野,加大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與文化水乳交融。真正掌握好一門外語就必須理解語言的深層基礎——文化,要設法弄清英語國家的社會歷史背景,包括其社會制度、歷史沿革、社交習俗、科學技術等。因此,應選擇性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英語背景知識的優秀書刊,如《英美概況》、《美國社會與文化》等。這有利于培養學生開放的跨文化意識,幫助學生克服了解和運用語言的障礙,可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水平,不能太單一,須把幾方面的要素有效地結合起來。閱讀過程中除語言因素外,還要充分應用各種非語言因素,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多讀多練。只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逐漸地得到切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