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 任務驅動教學法(TaskBasedLeaming簡稱TBL),是一種強調“做中學”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教學為主線,符合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應用性強的特點。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預設的任務展開的,能全面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關鍵詞】任務驅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任務是知識與技能的載體。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以任務為明線、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為暗線的基本特征。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任務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工具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方法,促進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任務的設計需要對教學內容做認真與細致的分析, 考慮學生學習特征以及當前教學內容所要達到的目標水平。
一、任務的生活性,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學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學生完成每一個具體的任務。學生要順利完成任務必須對任務具有一定的興趣。任務的生活性是指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一些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常用的計算機操作,比如電腦繪畫、文字處理、編輯電子報刊等。這些簡單、實用的計算機操作因為與學生的生活貼近,也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啟動學生自主性研究學習。比如:賀卡是學生喜愛的節日禮物,在“畫圖”知識教學中,就可給學生設計一個制作節日賀卡的任務;這樣的任務兼顧了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需要,能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任務強烈求知欲。
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應用性很強。如果能把學生需要解決的真實性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學生就可以實現信息技術學習與其他認知活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知識的服務功能,也能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例如,語文課程的作文作業,學生完全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寫作、文字處理以及以E-mail形式上交作業。
二、任務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精神
封閉性任務一般都是小任務,程序操作固定,學生自主程度低。當學生剛開始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時,學生完成一些封閉性任務,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背景知識,為學生繼續學習做準備。但是,封閉性任務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當學生具備一定理論與操作基礎后,需要設計的任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主要有兩層含義:首先,完成任務的方法或者途徑應當盡量減少學生死記硬背操作步驟,相反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其次,任務的成果形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所提供的“任務”,只是一個參考,應減少學生刻意模仿任務的“樣本”。
任務的開放性所體現的教育價值在于為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所以教師設置的開放性任務,不能提出具體的操作步驟,要給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機會。例如:講授在Word “藝術字的插入”時,教師需要先讓學生掌握 “圖片的插入與調整”操作要領。然后,教師再創設一個藝術字創作比賽,讓學生自由探索,目的是考察學生怎樣更多更快的插入與美化藝術字。
三、任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生既需要掌握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更能夠親自上機動手實踐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紙上談兵的方法更可行。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過程。任務的可操作性要求教師要善于分解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是掌握信息技術操作的關鍵環節。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講解與演示只是為學生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提供準備。比如學生學習Word“設置文字的格式”知識點時,可以建議學生自學教材相關表述,再布置寫一篇題為我的學校的文章,并用Word應用軟件予以美化。教師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給學生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樣本。Word設置文字的格式可以分為字體轉換、行間距、段落設置等,布置任務不能操之過急。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沒完成一步,給予鼓勵,最終完成“任務串”。
四、任務的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教育與教學是統一的。信息技術教學也具有教育性,有利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素養,主要反映學生面對信息的心理狀態,或說面對信息的修養。任務的教育性并非與任務的教學截然分開的,而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在任務的實施與完成過程中,滲透著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
例如:在講授學習網絡搜索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中學生認知特點,可以設計如何通過搜索引擎查詢有關“環境保護”、“生命的起源”等內容的任務。依靠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整合,促進學生技術、人文等多種素質的提升。任務的內容除學科知識和操作方法之外,還應增加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的要求。譬如對信息發布的責任,對個人信息和著作權的保護,如何進行網絡合作與交往等。在信息時代,只有學生采取負責的行為,健康上網合法運用各種信息,才能真正使計算機或網絡成為人們的認識根據。
總之,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課堂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信息技術教師只有充分的認識“任務”的特性,科學的設計任務、運用任務,才能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把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的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融為一體。有理由相信,在一個具有實用性、開放性、可操作性與教育性任務的驅動下,信息技術教師科學引導,高中生能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全面提升信息技術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婧.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1-04
[2]鐘大鵬.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