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錄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日漸加深。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認真思考、著力解決。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教學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望給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 英語 教學 問題 對策 分析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一)過于依賴教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教材,把教材當作了授課的唯一依據,認為教材就是“圣旨”,一切都要遵照教材的安排,不懂得靈活運用教材,也不敢對教材進行靈活自主地加工整合,從而使得英語課堂教學過于死板,整個課堂氣氛顯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由此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熱情不高。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遇到一些授課難題時,不是先靜下心來細細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程度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而是寄希望于教材,急于從教材中尋找答案或找到現成的理論依據,然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這樣不但使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而且會使教學過程缺乏說服力。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看到,許多教師惟教材是從,凡是教材中出現的字、詞、句、課文、語法,都要求學生一字不差地背過,不能有任何疏漏。這樣的教學模式看上去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但其實重難點不突出,效率也不會很高。
(二)教學環節缺乏層次和梯度
合理有效的教學過程是松緊適宜、疏密有度的,能夠讓學生在有序、自然的課堂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讓他們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和記憶。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對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用心對待,但是在教學活動的層次和梯度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各項教學活動安排得過于混亂,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缺乏巧妙的引導語進行自然的過渡,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于生硬、不流暢,語言輸入與輸出間缺乏足夠的臺階和橋梁。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新目標英語七(下)Unit 2 Section B 1a-2c一課時,先通過學校周圍學生所熟悉的街景圖片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目標詞語,接著要求學生用剛學的語言知識來談論1a中的四幅圖片,然后要學生完成1a中詞匯和圖片的配對練習。實際上,從難度上來說詞圖配對屬于比較低級的辨認類任務,而談論圖片則體現了基本的交際要求。因此,在活動安排上,應該把詞圖配對放在前面,待學生在詞與圖片間建立了一定的聯系后再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流,如此才能確保活動開展的連貫性和流暢性。
(三)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十分熱衷于組織課堂英語活動。但有的教師過于注重活動的外在形式,把注意力放在了活動是否有趣上面,而忽視了活動開展的初衷——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許多課堂活動看似熱鬧,學生玩得也很開心,但是整個活動下來,學生的英語技能并沒有得到有效鍛煉,整個教學過程華而不實,缺乏針對性與實際意義。例如在執教一堂關于“友誼”的閱讀課時,教師在處理完文本內容后,組織學生進行四人小組活動,要求每一個小組提出一個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在匯報時要使用到句型“If she ..., we will...”。學生很快進入狀態,討論得很激烈,然而在匯報時,學生基本沒有用到教師事先要求的句型,甚至主題也與“友誼”毫無關聯,使得活動本身與教學目標相去甚遠,造成這種結果與教師的引導不力有很大的關系。
二、改進初中英語教學的對策
(一)創造性地整合教學內容
對于教材的使用,教師首先要創造性地整合各個單元之間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完三個預備單元,學生已經掌握26個字母的情況下,教師可提前介入第二單元的教學。因為在預備篇第三單元,學生實際上已經接觸到了以be動詞開頭的一般疑問句,此時正是他們學習第二單元的最佳時機。其次,教師要創造性地整合單元內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單元內知識的邏輯順序,對教學內容做重新調整,以便更好地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例如,在執教七年級(上)Unit 2第一課時,教師可在處理完Section A 1a—2c后,跳過第三個活動,直接進入4a和4b的教學。這一安排,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符合從輸入到輸出的語言學習規律。
(二)使教學過程呈現梯度
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學過程一般都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一般前一個環節是下一環節的鋪墊,而下一環節又是上一環節的深入,如此層層遞進,方可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清晰,使教學更富有層次感。如在上課伊始,教師要先讓學生熟悉課文,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課文主題,這一環節稍有些難度,但是學生在讀完全文的基礎上應該可以完成;接著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再次熟讀課文,重點把握文章的細節;最后讓學生同桌一組或前后桌一組,進行口頭交際練習,著重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這樣層層深入、合理安排,可大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針對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這一現象,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在教學中避免單純追求課堂形式的豐富多彩,要盡量采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以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目標,將重點放在了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獲取上。對于初中英語而言,任務驅動型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為目的,整個教學活動應圍繞一個固定的主題來進行。同時,教師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造成活動主題偏離,導致教學活動安排失去其應有的效力。
參考文獻:
[1]肖嵐.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
[2]周智忠.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
[3]王琴.淺析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讀寫算,2014(19).
[4]李鳳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6).
[5]馬振芳.初中英語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4(20).
[6]劉美冬.初中英語教學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初探[J].鴨綠江,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