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生
當下在語文教學中引入課堂合作學習勢在必行,但是在課堂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意識薄弱及對課堂合作學習調控不當。學習缺乏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技能和技巧。
1 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不同的學習方式造成不同的學習結果。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
1.1 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借助異質小組的基本形式,通過小組同樣的溝通與交流小論文,以小組整體成績?yōu)樵u價,獎勵依據(jù)的教學策略。
1.2 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4-8人合作學習小組中,互助合作,分工互賴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然后通過測驗或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和全體學生依據(jù)學生小組學習的成果給予及時評價、獎勵的一種學習方法。它通過各種機制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獲得知識,發(fā)展技能,提高各方面素質,培養(yǎng)感情。
2 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應用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意識薄弱
高中語文課有些內容本來需要課堂合作學習才能達成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高中語文課中《雷雨》一課,可以分組將課文中比較精彩的一段演成話劇,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主人公,更加透徹的理解全文。但是由于教學任務緊,許多老師為了趕進度,忽略了課堂合作學習,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加之語文課與其它理科相比較為簡單,所以一些老師更加疏忽課堂合作學習的應用,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沒有興趣聽課,造成高中語文教學一度低迷。
2.2 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不當
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不當角色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充當仲裁者。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歸根結底是老師在安排流程,控制課堂學習的進度,教師用預先設計好的計劃或者程序,把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的框架內,合作學習中學生自主性和主體地位被忽略了。這是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二是教師成為旁觀者。教師只布置任務小論文,讓學生自己安排活動,也不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不巡視課堂。導致學生從心理上就不重視這項活動,這樣的教學任務結果肯定是失敗的。
2.3 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和技巧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都比較差,對合作學習沒有樹立一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在合作學習中,合作技能和技巧是關鍵因素。而在學校教學和教育中,學生以取得好成績?yōu)槟康模嗷ラg學習競爭很強烈,雖然競爭可以促使學生學習,但是過度的競爭就會拉遠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合作學習中就會出現(xiàn)很難與別人合作、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合作學習就很難展開,學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比較欠缺。
2.4 分組不合理
在目前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大多是面對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臨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征、能力傾向、學生水平等因素。這樣的學習場面看起來很熱鬧,但對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并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分組是否合理關系到課堂合作學習的成敗。
3 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3.1 培養(yǎng)教師課堂合作學習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根本上改變,教師不再僅僅是“工作者”,教師還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學習活動。其次是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活動,虛心向同行交流學習方法,學習其他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效果較好的,多交流多合作,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再次教師發(fā)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充分顯示課堂合作學習的作用。
3.2 準確定位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并適時介入引導和調控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教師要清楚的告訴學生學習的任務是什么,如何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有什么要求,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根據(jù)課程特點、學生的特點,確定有效合作學習合作方式,根據(jù)學生特點和分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好合作學習的目標,并且目標的表述要清晰,。同是教師還要注重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責任心來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習慣。
3.3 提高學生的課堂合作學習態(tài)度、技能和技巧
首年教師要從思想意識方面為合作學習開通道路,讓學上對合作學習產(chǎn)生認同感之后,在要求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別人的發(fā)言,多為他人著想、集體著想,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共享。
3.4 合作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小組間的可競爭小小論文,結合班級和學科的具體特點,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組合和以項目為基礎的小組合作學習。
按座次就近結合,就是按班級平時的座位,將座位臨近的學生組成學生小組,每組一邊4人左右。這種組合形式,無需將學生分出層次,重新凋整座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且基本具備“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征。
劃分小組時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按這種劃分方法主要依據(jù)學生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人特征、性別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一四人一組來安排學生的座次。這種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學習活動的學習活動,可以是小組成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高效率的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依據(jù)課堂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不斷地解決課堂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一支思想素質良好,能充分將課堂合作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能力較強的的教師隊伍。在語文課堂中應用課堂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增進學生間的友愛,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