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燕芳 周幼琴 何雅花
?
紡織面料國內外發展歷程
文|吳燕芳 周幼琴 何雅花
隨著建筑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各種新材料的開發,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充斥著室內空間,失去了建筑應富有的人情味,而給人的是以冷漠生硬的感覺。而裝飾性的紡織面料改變了這種冷漠的空間感,創造了一個溫暖柔和的環境。本文介紹了技術發達國家紡織面料的發展趨勢,分析了國產紡織面料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指出國內紡織面料生產企業只有更新觀念,提高生產工藝技術,大力推廣應用差別化纖維,加強印染后整理工藝技術的研究,才能提升國產紡織面料的檔次。

紡織生的產歷中史不悠可久或,缺自的古材是料人之們一生。活19世紀之后,隨著纖維紡織材料的出現,紡織面料的特性和產量都有了極大的提高,應用領域也從傳統的服飾、家紡產品逐漸進入廣闊的工業的生產制造中。從工業設計的角度而言,紡織面料的發展使其功能和美學都有了大幅提升,近些年以紡織面料作為材料的產品設計也屢獲好評,這些都預示著紡織面料正在進入產品設計的領域中。
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檔次紡織品的外觀、手感、風格具有明顯的交叉,以毛型產品為例,其風格兼具絲綢產品的光澤和手感,向輕薄化方向發展,并要求賦予某些新的功能,如遠紅外輻射吸收性、抗靜電、阻燃、防水、防油污性能等,這已是國際紡織品市場形成的普遍性概念。其必然結果是天然纖維面料面臨挑戰,功能性紡織品將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對天然纖維面料提出了功能性要求。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化學纖維特別是合成纖維織物還由于其熱濕舒適性、手感、光澤和外觀等性能差,被認為是低檔廉價產品;天然纖維面料一直獨霸著高檔服裝面料市場。但隨著日本的新型合成纖維、歐美的細特纖維等制品問世,化纖產品才開始被消費者所接受。一些滌綸仿絲、仿毛產品的手感與外觀酷似絲、毛織物,而且其洗可穿性、色澤優于天然纖維,逐漸受到消費者喜愛,并開始擠入高檔服裝面料市場。新型滌綸產品的市場價格是普通滌綸產品的數倍,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天然纖維開始受到冷落,發達國家對天然纖維制品提出了類似的機可洗、洗可穿、易護理等某些功能性要求,如要求西服輕質防雨等,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功能性紡織品成為市場的主流。功能性紡織品得益于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的應用。如滌綸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織物不僅具有優良的手感與外觀,而且還具有傳統纖維面料所沒有的新穎風格,所以得到了迅速發展。用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改進紡織面料的性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利用細特纖維創造柔軟、滑糯的手感;利用異收縮纖維及變形加工的方法獲得織物的蓬松性或豐滿度;利用異形截面纖維創造自然、柔和、優美的光澤;利用纖維表面形態的微細變化消除織物表面的蠟狀感并改善其染色性能等等,這已是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成熟先進技術,我國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努力,國產面料的質量和品種逐年增加,市場競爭力有所提升。但是,與國際水平相比,國產面料的產品設計落后,快速反應能力弱,技術含量不足,這些缺點使國產面料在外觀風格、手感性能、疵點、懸垂性(成形性)、色澤5方面的質量差。
更新設計觀念并提高紡織生產工藝技術。關于優質面料的生產技術,日本曾經研究過英國的優質毛織品,其結論是生產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一套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精湛工藝。西歐的時裝面料暢銷主要得益于當地發達的服裝文化,而日本的新型合成纖維卻是當代滌綸生產技術、紡紗織造技術和印染后整理技術進步的產物。我國要克服以織物組織、密度等結構設計和強伸度、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設計為主體的經驗設計思想,建立當前消費者關心的面料視覺風格、手感、成形性等服用性能的創新設計體系,總結光澤、顯色性、成形性、手感、舒適性等性能設計的科學規律,才能提高產品的設計技術。新的紡紗織造加工方法或新的工藝技術往往可以創造出紡織品的新風格,而紡織品的新風格與高利潤聯系在一起,所以紡織、印染、后整理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存在著技術改進與創新的巨大空間,國內紡織面料生產企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挖掘天然纖維性能以拓寬應用領域。在化學纖維異軍突起的時代,天然纖維制品從心理上更容易受到消費者喜愛。棉產品當前的細號化、輕薄化、休閑化和抗皺整理仍然是今后的重要發展方向,其次還可開發棉的時裝面料、旅游用品等更寬廣用途的棉制品。我國絲綢目前在女用夏裝、內衣方面用途廣泛,還有可能通過交織、混紡等手段開發中檔洗可穿、機可洗、易保養的外衣等其它服裝面料。麻纖維性能優良,今后應在品種開發和提高檔次上下大工夫。
應用差別化纖維提升滌綸面料檔次。滌綸纖維制品在化纖紡織面料中占主導地位,目前國產滌綸面料水平差,提升滌綸面料檔次有2個目標:一是改善織物的手感、外觀和風格;二是賦予織物某些新的功能。為了改善普通滌綸織物手感硬糙,表面有蠟狀感和極光的缺陷,國內普遍采用國外60至70年代使用的堿減量法,其結果是織物柔軟度增加,表面極光改善,但面料風格單一,制成服裝時成形性下降,織物的豐厚蓬松感、表面滑糯或滑爽感仍然不夠,與國外優質滌綸面料相比差距較大,懸垂類面料多采用低密度織造,織物雖柔軟但紗線較硬,織物不能自然平滑下垂;所有面料的顯色性不良,外觀呆板均一,沒有天然纖維的自然外觀;品種少,新風格品種更少。
新產品開發,提升國產紡織品面料的檔次重在探索,許多功能性織物的特殊功能是在試驗中被發現的,如日本在制作防水透濕織物前并不知道其工作機理,因此,從現有的理論中很難找到新功能織物的開發理論。我國的紡織品面料生產企業必須加強研究開發的力度,改進國產面料的捷徑就是要學習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永利印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