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錦
【摘 要】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讓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數學語言精確、簡練的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這不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而且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準確性。
【關鍵詞】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就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反過來,語言的磨練也將促使思維更加精確、合理、嚴謹,讓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數學語言精確、簡練的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這不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而且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準確性。而在課堂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想說又不會說,有的學生怕說、不敢說,有些根本不會開口。因此教師重視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勢在必行的,從一年級開始就應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簡潔、清楚的數學語言表達,幫助剛起步的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已成為。
(一)說
我們教材的一個亮點就是擁有許多漂亮生動的卡通圖案,利用這些有利的素材,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教師在數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實物進行說的訓練。如根據一幅圖,說出這幅圖的圖意并正確列式;也可根據這幅圖編出應用題,再列式解答,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如:教學小魚圖時。有學生說:“有6條魚,又游來1條,一共有幾條魚?”我表揚這位學生說的很好,同時繼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數學語言來表達同一種圖意:“你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于是又有學生說:“左邊有6條魚,右邊有1條魚,一共有幾條?”有學生說……通過對數學信息的閱讀和思考,讓學生對同一數學信息,用不同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準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二)學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這一課,教材是以一圖四式的形式出現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算式的含義并且將4道算式之間建立聯系。例題是3個小朋友在岸上休息,5個小朋友在水里游泳,列出的四道算式是①3+5=8、②5+3=8、③8-3=5、④8-5=3,相應的含義是①水里的3個小朋友加上岸上的5個小朋友,一共有8個小朋友。②岸上的5個小朋友加上水里的3個小朋友,一共有8個小朋友。③一共有8個小朋友減去岸上的3個小朋友,還剩水里的5個小朋友。④一共有8個小朋友減去水里的5個小朋友,還剩岸上的3個小朋友。教師可以邊板書算式邊用這樣簡潔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其含義,教師接著讓學生學著老師的說法,自己試著說一說,然后找表述能力較強的學生說給大家聽,再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檢查對錯。個別學生說不完整的,可由教師做示范,學生再學著表達。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所以說老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導師。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上課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三)逗
新課程背景下的蘇教版教材,不僅重視教師使用學具,還強調學生使用學具,加強了啟發性和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操作,并注重在操作的過程中是思維與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心強,又好動,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弱,解決某個問題時往往說不出自己是怎樣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來,根據這個特點,為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在教學各部分知識時,都要求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其目的是加強操作活動,并通過聯想操作過程,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也就是內化為智力活動。要求“說一說”,就是要借助語言,把思維過程明確、清晰的表達出來,是思維的外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語言發展密切聯系著的。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認識100以內的數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數的組成,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擺出23根小棒,然后請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你是怎么擺的,為什么這么擺,23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借助操作各抒己見,樂在其中。
(四)唱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由于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測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的訓練,理解其意。例如:9加7的計算方法:見9想1湊成十,7能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通過朗朗上口的數學語言進行訓練,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理解湊十法,會運用湊十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個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教師不可操之過急,可從理想、興趣、作用、意義等方面進行,給予恰當的機會,創設數學語言場,語言氛圍。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的重難點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表達思考過程和結果,激勵其他學生各抒己見、相互補充、相互糾正,促使全體學生積極向上,思維活躍,使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