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芳
【摘 要】 布置作業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行為,學生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達到鞏固自己所學知識,還可以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以致用,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質量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提高;語文;作業質量
語文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經常聽到有些教師反映學生的作業潦草,馬虎,作業質量明顯低下,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從而使小學生的作業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呢?下面筆者主要就此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追求新穎,增加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作業不感興趣,那么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自然是能省事則省事,支差應付,作業質量自然不會多高。基于此點,筆者認為,要想達到提高小學生作業質量的目標,教師就要注重作業設計的別致新穎,有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做,愿意做,想去做,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業質量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如在教學完蘇教版語文《姥姥的剪紙》一課時,課文主要描寫了姥姥剪紙藝術的高超以及我和姥姥之間的祖孫情深。民俗文化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語言文學的母體。在學完這篇課文以后,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民俗文化給語文教學帶來的魅力,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課后借助剪紙的相關資料或者視頻,自己學一學,剪些簡單的窗花。這個課文作業的設計新穎有趣,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既沒有難度,又可以在畫畫剪剪的過程中感受到剪紙藝術帶來的無窮魅力,這樣一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教師就要避免總是布置一些機械重復抄寫的作業,要充分依據學生心理,充分利用語文綜合性強的特點,設計出充滿趣味性和實踐性的作業。在上述教學課例里,正是由于教師根據課文特點設計出了趣味性強,可操作的作業才使民俗文化在學生心中得到無形浸潤,進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作業質量。
二、關注差異,體現層次性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檢查作業時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的情況,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及作業需求,因此造成了作業要求過高或者過低的現象,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分層布置作業,確保每個學生通過作業練習都能夠學有所獲。
如在教學完蘇教版語文《煙臺的?!芬徽n以后,我設計了以下的作業練習:后進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不熟悉的詞語多寫幾遍,直至會寫為止。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中等生:抄寫生字詞,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完成課后第二題。優等生:文中把煙臺的海說成是“畫”,是“壯麗的海洋”,是“廣闊的舞臺”,針對這些說法,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與理解;當一當小導游,向同學或者家長介紹一下煙臺的海。在這里,在教師分層作業的目標要求下,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這樣設計不僅能夠使中下學生寫得好,還可以使優等生吃的飽,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業質量。
從上述作業設計可以看出,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中下學生側重與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對優秀學生則側重于在現有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更加側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這樣一來,優等生吃的飽,中等生吃的好,后進生吃的消,學生的作業質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評價,突出目的性
教師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基礎知識或者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作為教師,大都有這樣的教學體會,如果教師只布置作業而不去檢查落實,那么,學生的作業就會出現投機取巧,偷工減料,或者做的一塌糊涂的現象的發生。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作業質量,教師就要注重對語文作業的合理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作業質量的目的。
評價作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的一種有效方式,在作業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多樣評價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完《大自然的文字》一課以后,為了增加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我給學生布置了拓展性很強的實踐性作業:課下搜集有關大自然文字的資料,可以是聽來的,也可以是到圖書館,上網查資料得來的。對于這種開放性很強的作業,有學生會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也有學生抱著吃現成,讓別人去做的想法,老師檢查作業時就以不知道或者查不到等等理由搪塞過去,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作業質量。怎樣避免這種現狀,進而使學生不再出現相同的問題呢?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在同學間進行交流,讓學生之間自我評價,然后再說說自己是怎樣搜集到這樣的資料的,這樣一來,就可以使按要求完成作業的同學由衷地產生一種自豪感與滿足感,進而增強學生查找資料的興趣。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優秀作業完成代表走上臺來發表自己的查找感言,有效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信心與積極性。
由此可見,學生是感性的,也是很容易被感染和打動的,當學生看到其他學生由于按時完成作業,并且完成效果較好被教師表揚以后,他們的爭強好勝心理就可以被激活,進而化被動為主動,他們完成作業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總之,在當今教育形式下,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的作業質量,教師就要以語文新課標為指引,提倡學生少做題,多讀書,根據學生實際設計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具有實踐性或者層次性的作業,并且注重語文作業的及時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質量真正得到明顯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