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淑艷
摘 要: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分析高職課堂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困境,提出了樹立高職教育新理念,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等解決方案,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教育 理實一體化 教學模式 困境 策略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經歷了大規模擴招、在校生人數激增、專業設置無序等一系列探索性發展之后,開始了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等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具體工作。其中,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為實現專業目標、提高人才質量的基礎工作,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在各高職院校的一些相關專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模式。但介于主、客觀等多方面因素,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還是遇到很多困難。
一、高職體育教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育模式的困境
1.觀念陳舊,缺乏改革的激勵機制
在一些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通常處于邊緣化的位置,認為只要上課能做一些基本動作,跑一跑,跳一跳,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一些深化教學,更好發揮其作用的問題。老師們主觀上是這種認識,客觀上學校也鮮有鼓勵體育教師改進教學的制度措施和獎勵機制,造成干好、干不好都一樣,沒有獎懲措施,造成教學改革效果不理想。
2.現行教材不利于教師組織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課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設計理念上,充分突出了職業性的特點,體現了行業、企業的需求。但由于學科性影響時間之長,影響的程度之深,導致目前高職教材在內容取舍上,形式編排上,還存在著本科教學的影子,致使理論內容較多、較深,動手訓練、實訓內容較少,職業化的特點不明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時的限制等因素,照顧了理論內容就沒有了實訓實踐,兼顧了實訓環節就無法講透理論內容。這樣的限制和困難更多地體現于教學中,導致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連貫地貫徹下去。
3.現有師資結構制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現在,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師資多數由傳統師范類教師組成,沒有企業工作經驗,也鮮有職業教育經驗。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開展了“雙師”培訓工作,但培訓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正在高職院校大力發展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仍然沒有走出教師本位模式的束縛,使得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深入開展下去,從而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高職體育教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1.圍繞職業能力培養,改革高職體育課程教學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6號)的文件精神指出:高職教育的培養是適應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適應崗位的職業能力,要面向職業崗位設置課程,做好課程設計計劃。體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一項內容,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明確培養目標。
2.搞好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把課堂搬到工地、車間、工作現場,讓學生在更真實或更仿真的環境中,學習課程理論的同時,鍛煉動手能力,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實訓室或實習車間是最好的課堂環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發揮地方政府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尤其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管理、指導功能,從政策、資金、人員、制度等方面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提供保障。其次,學校要與企業建立良性的聯動、合作機制。學校為企業培訓畢業生及頂崗實習生,企業為學校派出兼職教師,提供實習場地及機會、見習課堂等便利條件,在互利互惠的同時學校要把握讓企業先贏的前提,做好校企的深度融合。如此才能做到不論是在學校的課堂,還是企業的車間,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深入開展下去。
3.整合高職課程教學內容,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適應崗位的需求,教學內容的整合十分重要。高職體育課程改革,要安排好教學內容的整合和調整。在重視理論內容安排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理實一體化模式推行過程中,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要在工作任務引領、項目設計中體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配合,把高職課堂打造成既是理論知識的圣地,更是實踐的沃土。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鍛煉成長,成長為適應社會、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繼紅.高職教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困境與出路[J].衛生職業教育,2012(12).
[2]伍職芬.對高職高專電工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26).
(作者單位:通遼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