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介紹中國和世界的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現在女裝市場的市場結構。結合以上的介紹和分析,研究服裝產業的發展,我國服裝產業發展現狀,整個女裝市場的市場方面分析,最后結合服裝產業現在面臨的問題和現在發展狀況,分析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服裝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將仍處于重要地位,服裝產業發展的任務從以數量擴張為主轉向以質量提高為主的新階段。
關鍵詞:服裝產業;市場結構;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2-0035-02
一、產業發展概況
(一)服裝產業的發展
1.世界服裝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出口和進口依存度有提高的趨勢。隨著技術、資本、信息等要素的跨國流動,引發世界范圍內服裝區域結構的重大的變革,服裝產業進一步向知識智力密集型方向轉變。傳統的紡織品服裝商務經歷數百年和數代演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貿易形勢正逐漸讓位于網絡貿易和電子商務,這在縮短交易流程、節約交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增加貿易機會和促進市場充分競爭等方面具有傳統貿易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2.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20世紀后半葉中國服裝產業的得到了全面發展。在此期間,中國的服裝產量從1978年的6.7億件增長至2000年的116億件,二十二年增長了近17倍,年平均遞增速度達14%。目前,我國服裝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各種服裝生產品類齊全,服裝產品生產制作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內人均衣著消費從1987年的4.74元增長至2000年的492元,市場上服裝產品極其豐富,已由賣方市場發展為買方市場。在充分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中國服裝市場上也占有1/5的份額,服裝出口從1978年的7.08億美元,增長至2000年的360.72億美元,是1978年的50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大國。
(二)我國服裝產業的現狀
我國服裝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為遍布全球的公司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從“世界工廠”、“中國制造”,逐漸向“中國設計”轉變,形成了自己的服裝產業體系。據調查,我國現有服裝生產企業4.7萬家,從業人員399萬,年服裝生產能力(不含針織服裝)138億件,已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1.出口數量增大。近年來,我國服裝產品的結構和檔次略有提高,出口產品的成本增長和交易成本也有所上升,原材料價格的漲價等,使我國服裝出口的區域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向亞洲出IZZl減少,對歐盟、拉美地區的出口數量有了比較大的增長。企業要關注出口格局的變化,做好成本控制,多做高檔產品,同時有側重點地把握好貿易出IZl方向,才能使服裝產業更好的發展。
2.單項投資規模擴大。近年服裝產業發展過程中,從施工的數量和投資規模的比例來看,單個項目的投資規模明顯擴大。國內的服裝企業在外資關注國內市場的同時,應該看到,至2005年6月以來增勢明顯回落,這個趨勢將會影響到我們的服裝企業發展,因此原來做外銷的一些企業和品牌開始關注經營國內市場,擴大內需將成為服裝生產效益的主要增長點。
二、中國女裝的市場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女裝業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女裝作為服裝行業的主要部分,在中國女性消費觀念進一步開放的促進下,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從國內女裝業的發展來看,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一)區域化
中國女裝經過多年發展,集約化程度逐漸提升,形成了杭派、粵派、海派、閩派、漢派等幾大派別,各派都憑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產品設計的區域特征十分明顯。比如杭州女裝,具有濃重的江南水鄉文化氣息;粵派由于臨近港澳地區,時尚感較強;漢派則以顏色鮮艷為特色等等。各地女裝憑借自己顯著的區域特點,推廣區域品牌,形成一定規模后,開始進軍目標城市。
(二)個性化
追求自我風格和完美已成為當今消費者著裝的主流。擺脫了傳統觀念束縛的中國女性正以新的姿態扮演著社會角色,服裝作為表達自我個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顯示,女性著裝意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色彩、款式最能表達人的個性,中國女性對獨特的色彩搭配和款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個性特征的女裝是當前女性消費者的首選,而個性化也成為了女裝生產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三、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是指企業市場關系的表現及特征。決定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有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程度和進入壁壘等。
(一)女裝業的市場集中度
據統計,我國女裝的前十名綜合占有率之和僅為15%,而從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來看,男西服的前十名綜合占有率之和多為35%以上,童裝的多為30%以上,而女裝的前十綜合占有率之和多在15%以下徘徊。由此看到,我國女裝業的集中度低,屬于“完全競爭”型市場結構。
(二)女裝產業進入壁壘
由于女裝業相對男裝業來說所需投入資金略少,風險低,在大城市中,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各類服裝機械及面輔料等生產資料較易取得,勞動力市場繁榮,因此人們通常說女裝業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因此女裝相對其他服裝的進出壁壘更低,造成了女裝的中小企業眾多、民營企業眾多,這也決定了在達到一定規模后,這些企業往往會轉而經營其他非服裝類產品,因此女裝的品牌更替速度很快。
四、產業發展趨勢
服裝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將仍處于重要地位,服裝產業發展的任務從以數量擴張為主轉向以質量提高為主的新階段,而服裝消費也從產品消費走向品牌消費,消費結構的變化引導著服裝產業的升級,此外,服裝產業的集約化發展也將形成產業集群經濟。“科技興業”再掀高潮。以“節能、高速、智能化、專用化、多工序集成化”為主流的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全面鋪開。優勢企業技術改造則以信息化全流程改造、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特征。
五、結論
在21世紀的今天,服裝產業也隨著世界的發展而發展到現在這個狀態,雖然服裝產業不再是一個國家的支柱型產業,但它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場結構、市場行為的多樣化,也產生了很好的市場績效,科技水平的發展,也在服裝產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相信,服裝產業的未來發展,也將越來越光明。
參考文獻:
[1] 寧俊.服裝產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 孔祥梅.淺談我國服裝產業發展現狀與不足[J].集團經濟研究,2007,(4).
[3] 索盈.女裝業的產業組織現狀及對策[J].絲綢,2004,(5).
[4] 北京服裝學院圖書館網站[BL/OL].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