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玲
摘要: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每一個學習音樂的學生通過學習樂理,能夠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技能,但是,在樂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單獨講解音樂理論知識會讓學生感覺枯燥,降低了學習興趣,效果事倍功半。本文指出了現今師范學校樂理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樂理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基礎差異大以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同時提高樂理這門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師范學校 樂理教學 思考 建議
樂理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就像建造一幢大樓,需要打好地基一樣,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樂理的學習就是這個堅實的地基,因此,樂理的作用有目共睹。樂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何發聲、讀譜記譜、調式調性、音與音之間的組成關系等,是進行下一層次音樂學習等課程的基礎,如和聲、配器、作曲。在師范學校的樂理教學課程中,對于部分畢業后會從事音樂工作的學生,尤其需要扎實的樂理基礎,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最基本的音樂表演或者教學。對于畢業后會繼續深造的學生,更需要扎實的樂理基礎,因為他們要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若是沒有打好基礎,就如同空中樓閣一般。因此,面對師范學校的樂理教學課程,樂理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提高樂理教學的質量。
一、當前師范學校樂理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不夠重視樂理教學
在師范學校的音樂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偏愛于某一種樂器的學習,比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從而忽視了基礎樂理的學習。導致這一狀況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因為學生更鐘愛去學習一種他所喜歡的樂器,要是自己用喜歡的樂器能夠彈出一首曲子,會更有成就感,因此,他們一般注重對于樂器的練習,學習一些指法技巧、演奏技巧,老師也按照他們喜歡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則來教學,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了,教學也更容易些,所以也就忽視樂理方面。再加上師范學校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人員,有的是專業藝術學院畢業的,并且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對于有著如此扎實基礎以及優秀個人能力的老師來說,在教導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忽視了樂理。教師往往認為這是最基礎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或者已經掌握了,但是并不知道有些學生是剛剛接觸音樂,從來沒有過音樂基礎或者基礎很差。這樣就導致教師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而學生則認為教師沒有教過,應該不重要的認識偏差,所以也不需要專門去學習。薄弱的樂理基礎會導致學生在進一步學習的時候產生困難。
(二)學生基礎差異大
在師范學校的音樂專業里,所招收的學生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從小就接受了專業藝術教育,幼兒園開始接觸音樂,小學開始學習樂器,到了師范院校后,古箏十級,鋼琴八級的大有人在;有的學生在小學或者初中系統學過樂理,一本樂理書都翻得泛黃了;而有的學生卻只學過幾個星期,僅僅只是為了考試時能夠考上而學習。如果將這樣差異大的學生進行統一教學,教師教學會相當困難,因為他們的樂理知識基礎相差太大,教師教學既要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又要時刻讓有基礎的學生不喪失興趣,這樣很難把握教學的進度和內容。為了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只能放慢上課的速度,內容淺出,但是對于那些有基礎的學生來說,這些都學過,老師一時又不會講新內容,就先玩會兒手機吧,等到他們再回過神來,發現老師講的知識已經是自己聽不懂的內容了。若是為了照顧有基礎的學生,那么基礎薄弱的學生就會因為跟不上進度導致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課程,既然是基礎課程,當然沒有專門學習一首曲子來得有成就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枯燥和無聊,這也是由樂理的基礎性決定的。再加上現在教師教授樂理的時候,依舊是傳統的方法,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往往教師在臺上講得唾沫直飛,大談特談這些枯燥的樂理理論知識,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什么都沒聽進去,因為他們對純理論的東西不感興趣,如果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繼續這樣的教學方法,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樂理學習的厭倦。現在的學生大都喜歡刺激,讓人興奮的事物,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活潑、好動,如果教師在樂理教學時,穿插一些音樂方面的名人軼事,他們會更感興趣,上課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二、提高師范學校樂理教學質量的建議措施
(一)樹立對樂理的正確認識
其實,真正學習音樂的開始并不是打好基礎,而是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有了正確的觀念,才有學習的動力,即使再難也會咬牙堅持學下去的動力與信念。教師在給學生的第一堂課上,應該告訴學生樂理理論的作用,它是音樂這門課的學習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才可以進一步進行更高層次的音樂學習,若是沒有打好基礎,后面的學習中必然會遇到更多的困難。當然,教師這么教導了,學生不一定聽得進去,所以,教師應該在后面的學習中,給學生欣賞一些大師級人物的表演,讓他們體會理解,然后大家在一起討論分析,在這種討論課中,讓學生明白樂理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忽視了對學生樂理知識的教學,有的教師由于自身成就高,便認為這些基礎學生都懂,有的教師由于長期不碰這些理論知識,自己在這方面也存在漏洞。所以建議教師在樂理教學之前,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專業樂理知識體系,然后結合自己的音樂創作和表演經驗與學生分享,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樂理學習觀念。
(二)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
由于師范學校里音樂專業的學生樂理知識差異較大,因此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可以在第一節課上讓學生自我介紹,著重介紹自己學習音樂的時間,內容和進度,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介紹,作好記錄,然后分析總結,為今后的教學做好準備。當做好學生的基礎摸底調查后,教師應該告訴那些有基礎的學生,不能因為自己比別人多走了幾步就懈怠學習,要知道龜兔賽跑的道理,而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要引導他們不要因為起點比別人慢就放棄,只要努力,樹立信心,一樣可以學好樂理。在樂理教學課堂上,把握好課堂進度,掌握好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材施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課下多多輔導,為他們答疑解惑,對于有基礎的學生,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多多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術討論,擴展自己的眼界與知識面。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對于教師來說,傳統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模式已經不適用了,這種枯燥無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學習理論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用靈活全新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去主動學習。首先師范院校的教師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表演經驗,那么為什么不能在教學中運用這種表演經驗呢?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自己當初的表演,在表演中的體會,以及感觸。比如:在“記譜法”這一章節中,學生經常混淆那些長得很像卻又不同的記號,這時,教師可在鋼琴曲以及聲樂曲中,選擇那些記號的經典曲子讓學生彈唱,并要求他們自己去尋找含有各種演奏法記號的譜例,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或者教師可以提前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上臺來講,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下查閱資料,自己弄懂消化,然后向全班同學講述,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節奏,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補充和糾正,并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習樂理理論知識。
三、結語
樂理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針對師范院校樂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總結了當代幾位教學大師的文獻資料,提出了幾點建議,期望通過這些教學相長的建議,讓學生保持對樂理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的初期就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與研究。樂理理論的堅實基礎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順利出色,進而對全社會音樂藝術的普及和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通八.實踐中選擇實踐中創新——中國新樂理的發展歷程及其思想啟示[J].中國音樂,2003,(03).
[2]楊殿斛.基本樂理:亟待加強建設的課程——關于基本樂理課程建設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1).
[3]劉綿綿.關于高師基本樂理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點思考[J].音樂探索,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