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娟+毛海飛+楊繼紅


摘要:為規范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應用及推廣,保證該技術有序、高效、快速的發展,筆者運用文獻研究法、借鑒法、專家咨詢法、問卷調查法等,初步完成了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一級到三級的框架體系構建工作。并提出在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及最終解決方案,對于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標準化
標準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標準化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己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及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
1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相關概念 “中醫優勢病種”是指在疾病總體或疾病某一階段、某一環節的防治上,中醫的效果較西醫為優的病種。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是對獨具特色的中醫治療方法進行總結,闡明其機制,并將其運用于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一門技術。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學極具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應用方便、療效顯著、經濟安全、適應證廣等特點。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可分為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內治療法、外治療法及其他療法五大部分。常用特色療法包括藥物貼敷療法、藥物熏洗療法、藥浴療法、藥酒療法、藥茶療法、藥摩療法、藥枕療法、頭針療法、眼針療法、腕踝針療法、火針療法、穴位埋線療法、梅花針療法、鉤針療法、飛針療法、小針刀療法、電針療法、臍部療法、足部按摩療法、耳穴療法、艾灸療法、放血療法、點穴療法、捏脊療法、刮痧療法、拔罐療法、磁療法、蜂毒療法、醋療法等。
當今世界,標準化水平已成為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其已成為各國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保護的重要措施。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深刻認識到標準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國家標準《標準化指南: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對標準做了如下定義:“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關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為了“獲得最佳秩序”“促進最佳社會效益”,我國也在涉及社會、經濟、科技、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不斷制定相應標準。所謂最佳效益,就是要發揮出標準的最佳系統效應,產生理想的效果;所謂最佳秩序,則是指通過實施標準使標準化對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發揮出最好的功能。
2 構建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體系的必要性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是中醫藥標準化的一部分,是為便于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發展與推廣,對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術語、診斷方法、辨證規律、治法治則、治療指南、療效評價及相關管理和工作事項等一系列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而制訂共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工作迫在眉睫且意義重大。
2.1 國家政策層面重視中醫藥標準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共制定頒布了120多項中醫藥國家標準和規范。按照《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 2020年)》,“十一五”時期實現了既定目標,制修訂國家標準27項,行業標準450多項,初步建立了與中醫藥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相適應的中醫藥標準體系。“十二五”目標即到了2020年圍繞中醫藥事業要求完成300項標準制定,覆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教育、科研、中藥等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6個部門聯合制定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 2020年)》也已將“中醫藥優勢病種療效評價與推廣研究”列為“優先領域”的重要方面。
2.2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是滿足中醫藥科學與臨床管理的需要
通過中醫醫療標準化,可以克服傳統中醫醫療服務中存在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規范中醫醫療行為,保證中醫臨床療效,維護患者利益,確保醫療安全。標準化建設是對中醫管理實踐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的過程,有利于規范中醫醫療、教育、科研等行為,有利于加強中醫市場監管,提高中醫管理水平。
目前,中醫藥的標準紛紛出臺、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現有中醫藥標準種類繁多、分布分散,如《中醫基礎理論術語GB/T 20348-2006》《中醫病癥分類與代碼GB/T 15657-1995》《經穴部位GB 12346-90》《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9部分):穴位貼敷(GB/T 21709. 9-2008》等。但是,就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中醫臨床適應技術的治療技術標準還尚未深入地進行系統分類,建立比較全面的中醫藥治療技術的標準體系,全面規劃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所需標準的類型。因此,為了中醫藥標準有效的歸類、各項標準不斷的健全、進一步推進中醫治療技術的穩步發展和推廣,建立相對應的體系框架非常必要。
2.3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化是保障其高效、安全發展的重要手段
進行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標準化建設,可以對中醫臨床診斷、治療、技術操作和療效評價、中藥品種、質量、炮制加工、中藥研究方法與安全性評價等進行科學規范,以保證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與產品的安全有效,提高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2.4從“局部到整體”和“整體到局部”兩個角度構建中醫學治療技術標準體系
從“局部到整體”是指不斷累積現有標準,漸漸形成一個小體系,標準之間聯系不是很密切到標準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的調整和完善的過程;從“整體到局部”是指首先規劃、設計好所需的全套標準類型,根據總體的頂層設計,最終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規模、功能的標準體系。兩種方式相互促進,不斷發展。
3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
3.1 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方法
筆者運用文獻研究法、借鑒法、專家咨詢法等研究方法,對標準化的基本理論知識、中醫藥標準體系研究概況進行分析整理,在掌握標準體系相關理論知識,了解中醫優勢技術的發展現狀、明確標準體系在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中的重要性以及借鑒其他行業標準體系構建研究的經驗的基礎上,收集和整理現行、在制、預制中的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中醫優勢病種176項、中醫優勢病種對應治療技術369項、衛計委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第1~2批共110項、中醫臨床適宜技術第l~4批共198項進行了分析研究,進而確定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標準體系框架和分類層次,提出頂層設計方案,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整改,形成有利于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規范、推廣及發展的標準體系。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思路見圖l。
3.2 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過程
標準體系框架構建是指標準體系表的層次結構方框圖或序列結構方框圖的繪制過程。它體現了納入體系中不同標準的排列形式,這種排列形式表現為層次結構和分類組合。因此標準體系構建的關鍵是確定標準的層次結構和分類組合,以更有利于中醫優勢技術的發展和推廣為主要目標。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隸屬于中醫藥標準體系,為保證一致性和完整性,本體系表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體系劃分辦法,將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劃分為:“優勢治療技術基礎標準類”“優
3.2.1 基礎標準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基礎標準是標準體系建設的基礎。圍繞中醫藥標準中的共性問題,開展基礎標準的研究制定。主要包括標準制修訂通則、名詞術語、信息分類與代碼、圖與模型、計量單位、翻譯術語及其他等。
3.2.2技術標準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是標準體系建設的核心,為有序、高效、快速和安全的推廣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技術標準體系分類的過程中,筆者借鑒中醫針灸標準、護理標準、中藥標準等多項標準的分類方法,提出了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的分類方法。結合目前已收集到的各項技術進行了歸類研究用以證明分類方法的合理性。本分類方法以中醫治療技術為研究對象,借鑒針灸標準體系框架構建方法、中醫臨床護理標準體系構建研究、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研究等內容,分類方法與中醫臨床適宜技術、衛生適宜技術等中醫藥的其他技術具有兼容性。層次結構以樹狀圖來表示,共分為4個層次,第1、2層為共性標準,第3、4層為具體標準。所謂共性標準指能夠適用于所有醫藥行業的標準,而具體標準是能夠突出本文所研究的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標準。在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技術標準第三級分類的過程中,得出了3種不同的技術標準分類方案。
方案1:(1)預防保健標準;(2)診斷操作標準;(3)治療操作標準;(4)評價技術標準;(5)護理技術標準;(6)其他。
方案2:(1)內科類標準;(2)外科類標準;(3)婦科類標準;(4)兒科類標準;(5)皮膚科類標準;(6)骨傷科類標準;(7)耳鼻喉科類標準;(8)眼科類標準;(9)肛腸勢治療技術技術標準類”“優勢治療技術管理標準類”和“優勢治療技術工作標準類”4個大類目。各類優勢治療技術標準按照不同屬性和需要進行細分,并確定其子類目。
科類標準;(10)康復科標準;(11)婦產科標準;(12)其他。
方案3:(1)針灸標準;(2)推拿標準;(3)內治標準;(4)外治標準;(5)其他。
為了在3種方法中選擇最適合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發展和推廣的分類方法,筆者采用專家咨詢法、調查問卷法,分別對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太原鐵路中心醫院、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以及地級市的鹽湖區中醫院、新絳中醫院、稷山中醫院、萬榮中醫院等幾十家醫院進行了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框架體系構建研究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234份,收回有效問卷212份,有效率為90. 6%。另外,筆者還邀請山西中醫藥管理局、醫院、藥店、衛生所、醫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2名業內專家召開了2次研討論證會。
專家討論意見結果顯示,方案3的支持率最高,占到36.0%;其次是方案1,所占比例為22.0%;支持率最低的是方案2,所占比例為19.8%;還有22. 2%的專家認為以上3種方案均不理想。3種方法在分類的過程都有優缺點,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專家咨詢、研討會等方式,最后決定綜合第1種和第3種方案,揚長避缺,研究出了第4種方案,即三級標準體系按照方案1,四級標準體系引入方案3。見圖2。
新方案有效地彌補了方案1和方案3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具體標準的歸類,有利于突出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特色,有利于臨床優勢治療技術的運用,有利于中醫藥知識的傳播。
3.2.3 管理標準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的管理標準涵蓋專業資質管理、評價管理、質量管理、服務設施管理、教育管理、科研管理、儀器設備管理、技術信息管理及其他。
3.2.4 工作標準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工作標準包括崗位職責、工作制度、考核與評定及其他。
4 小結
4.1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第一,完成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框架體系的第四級以及第五級的分類。第二,目前中醫優勢病種已發布了3批共176項、中醫優勢病種對應治療技術369項、衛計委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第1~2批共110項、中醫臨床適宜技術第1~4批共198項。下一步工作計劃在此基礎上,根據中醫優勢病種來檢索與其相對應的具有中醫特色的、易于推廣與掌握的、相對西醫具有顯著優勢的治療技術作為檢驗標準框架體系合理性的標準。第三,制作調查問卷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可在太原的各大中醫院以及山西其他地市級醫院進行。通過對于不同醫療水平的中醫院的廣泛調研,收集各類意見進行分析、討論、整改,不斷完善標準體系表。
4.2 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標準體系構建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目前官方發布數量較少,對于哪些技術可以歸為中醫學優勢技術標準尚不明確,為了更加有利于中醫技術的發展,應加速歸納整理,對于哪些技術屬于中醫學優勢治療技術有明確的定位,才能更有利于標準的制定及標準體系的構建。
第二,我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目前仍有很多空白,針灸標準化發展相對較快,其他的中醫藥標準化進程仍需大力推進。今后應大力加強行業內對標準化工作的宣傳普及力度。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普及中醫藥標準化知識,擴大影響力,形成良好的氛圍,為下一步中醫優勢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奠定基礎。
第三,我國中醫藥標準化人才不足是造成標準化發展不夠迅速的原因之一。應大力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鼓勵相關人員積極參與標準化的學習培訓,與標準化業內人士多進行交流,提高業務水平。并加強高校培養中醫藥標準化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