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全江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高職教育現狀,分析高職院校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高職院校《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建設與特色。該教材建設應體現出校企合作的開發機制,體現出最新的職業教育理念,在采收加工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內容,建立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材結構模式。以此而建設的《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具有鮮明的高職教育特色,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育教學需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建設:教材特色
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而中藥材采收加工是中藥材生產階段所經歷的一個重要技術環節,是形成合格商品藥材必須進行的一項獨特的制藥技術。這一技術的核心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對作為中藥材來源的植物、動物、礦物進行采收和產地加工處理,又稱中藥材初加工或中藥材加工。
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是近幾年才興起的、高職院校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等專業的一門技術應用性專業創新課程,體現出對已有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內涵的延伸,是體現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特色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加工基本理論,學會技術方法,熟知加工品規格,能進行質量評價及改進創新。隨著對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工作的推進和對作為中藥產業鏈第一環節的中藥材質量的日益重視,該課程逐漸被中藥及相關專業高職教育所重視。其內容和所涉及的知識,在中藥的研究、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及管理等各領域的實踐中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滿足這一課程的教學需要和上述專業高職教育的專業培養目標,編寫適于高職院校教學的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教育現狀分析,結合自己主編出版該教材的編寫體會.就《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編寫與教材特色闡述如下。
1 現狀分析
1.1 當前高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不足
在產業生產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當前,高職教育中的學科課程體系仍然存在,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簡單實踐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新時期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迫切要求建立“體現核心課程理念、課程結構模塊化或綜合化的課程體系”。因此,課程設計也應該按照工作需要選擇技術實踐知識,強化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意識。設計中可通過實踐性問題引申出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整合。例如,可通過以案例化學習單元為特征的項目課程把實踐知識、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情境結合在一起,實現學習領域的具體化。要真正建立起滿足高職教育需要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彌補當前高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不足。
1.2 高職院校“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該教材出版之前,部分院校由于找不到適合的高職院校教材,只有借助《中藥鑒定技術》或《中藥基礎概論》等課程對一些中藥材品種的采收加工知識做些零星介紹;大部分院校則只有采用本科院校《中藥材加工學》教材開展教學。而本科教材是以“中藥材加工學”學科知識系統化為該課程教學邏輯主線,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課程教學理論性太強,與生產實際聯系不緊密,忽視了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無法實現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從事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加工實際操作的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1.3 高職教育對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的客觀要求
為滿足高職教育對“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的客觀要求,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應該整體設計科學合理的、以項目化或模塊化課程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滿足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用人單位十分重視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有課程教學無法適應市場對人才規格的需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對該課程進行課程改革和與之相適應的教材建設。
2 《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建設與特色
為滿足上述課程體系改革的需要,滿足高職教育對該課程教材的要求,筆者在主編出版本科院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藥材加工學》的基礎上,結合近些年在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實踐與教育教學研究的經驗,完全融入高職教育的全新理念,開發該課程教材并主編出版。《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教材具備如下特色。
2.1 建立校企合作的開發機制
本教材是與合作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學校聘請合作企業專家進教研室,教師進企業或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教師的理論知識和企業專家的實踐經驗,在課程專家的指導下,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并組織教材編寫。
2.2 體現最新的職業教育理念
以建設基于工作實踐的項目化課程為目標,教材編寫堅持注重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根據專業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課程的特點,以能力為本位,對接崗位,堅持以職業實踐為主線,整合理論與實踐知識,設計學習項目。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中藥材采收加工知識和技能,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引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
2.3 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基礎上的教學內容
本教材內容設計完全按照當前中藥材加工企業所面向的采收加工工作任務定位和任務的職業能力定位展開項目課程的開發。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形成綜合能力領域,并根據認知規律,重構能力領域轉換為教材內容。根據完整思維及職業特征,分解學習領域為主題學習單元,并有機嵌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及中藥材加工企業的相關加工操作職業能力標準,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
2.4 建立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材結構模式
根據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及中藥材加工企業技術人才調研需求,編寫教材時在繼承中藥材采收加工傳統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吸收了近年來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結合學習項目介紹了中藥材采收加工技術的基本理論及各類中藥材的采收和產地加工方法和操作技術;結合當前的生產實際,介紹了中藥材的包裝材料與方法。編寫體例結合課程自身特點,采用基于典型工作情境、生產過程的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模塊化結構。本教材共分15個學習項目,每一個學習項目又有數量不等的學習任務。在重點反映采收與產地加工技術方法知識與應用的基礎上,每一個學習項目附復習思考題和必要的知識鏈接。在兼顧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和職業素質提高。
3 總結與體會
高職教育理念的落實最終要體現在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上。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實踐能力為目標,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了本科教育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學科課程模式,將其轉變為基于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課程模式,教材建設也服務于這一轉變。使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來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參照中藥及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中藥材采收加工崗位”及“中藥前處理崗位”任務領域的分析結果,充分考慮高職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融合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
教材結構以每個具體項目為中心,從“企業真實任務”著手,通過設計完成“任務”的方法與步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既達到了實際能力的培養,又達到了職業能力的訓練。教材內容涵蓋典型工作任務;實踐問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操作注意事項均與采收加工相關工作崗位切實關聯;以實踐問題解決為紐帶實現理論與實踐也即知識與技能的有機整合,并有機嵌入職業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
總之,通過上述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將提高高職學生進行中藥材采收加工及中藥前處理作業的能力,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