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媛
摘要:流行音樂既有其淵源的歷史發展脈絡,又有其獨特的藝術發展規律,更具有其鮮明的時代個性和現實特征。有目的、針對性地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選擇流行音樂元素,不僅豐富教學內容,鞏固音樂知識,擴大學生的音樂知識面,也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本文通過分析中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和正確認識,將流行音樂元素帶入課堂,以期達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摸索出一條適合于現代中學音樂教育的新路子。
關鍵詞:流行音樂 傳統音樂 心理 元素
“流行音樂”由Popular Music翻譯而來,《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 舞蹈卷》給出的解釋:“它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又稱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元素具有: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音域不寬,曲調流暢、易于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于聲音技巧,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的特點。
一、流行音樂元素注入音樂課堂的合理性探索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的興趣培養不僅是音樂教學的起點,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地。音樂學科的“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流行音樂是非常具有生活化的一類音樂形式。將流行音樂的一些元素融入課堂,必然能為音樂課堂注入生活的豐富內涵。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天然興趣也必將使音樂教學充滿活力,使學生增加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更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讓流行音樂元素融入音樂課堂,更能促進音樂課的情感教學。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音樂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征就是情感審美。因此,情感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靈魂。中學生在生理上表現出半成熟、半幼稚、有叛逆的狀態,在心理發展方面,他們自尊心比較強,渴望獨立,但還不能實行自我監督;在情感方面,他們感情豐富,精力充沛,求知欲較強,但思維的判斷性尚待增強。可以選擇《隱形的翅膀》、《我的未來不是夢》、《飛得更高》等青春勵志歌曲,引起學生共鳴。
二、流行音樂元素注入音樂課堂的可行性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既開辟獨立的流行音樂欣賞時段,又注重在教學環節中對流行音樂元素的合理滲透,讓流行音樂元素為音樂課堂插上了隱形的翅膀,使音樂課堂真正靈動和快樂起來。
(一) 開辟流行音樂專題欣賞,激發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材中音樂作品有限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對適宜自身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搜集,在課堂上進行推薦和交流。為此,筆者設置了課堂流行音樂——魅力四射五分鐘;課堂流行音樂——專題話“流行”;采取了將原有音樂教材與流行音樂元素聯系起來的教學方式;設計了“主題——欣賞——自助——指導——自由設計——展示評議——歸納”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自選、自薦、共賞,感受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的魅力。這樣一來,流行音樂在音樂課堂上發揮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既可以讓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所唱流行歌曲的信息,避免不適合學生的流行歌曲充斥學生的心靈,也可以讓學生學到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激發了興趣,加強了互動,體現了學生選取教學內容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二)流行元素增情添趣,輔助傳統音樂教學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感到樂理知識枯燥難學。根據對學情的分析,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流行元素,組織課堂。主要采取用流行音樂元素來學習樂理知識和欣賞課,用流行音樂元素來進行歌唱教學。在課堂上以大量的同學們喜歡感興趣并樂意主觀接受的流行音樂作品為實例,學習樂理,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片斷中輕松地找到所學的理論答案。比如在節奏教學、聲部教學等教學內容中,就利用一些類似的流行歌曲的內容來教學,使學生興趣倍增。
要想學生熱愛音樂課,也要精心策劃和設計,要注意內容與形式,形式和學生興趣的有機統一。精心挖掘現有教材的內涵,與流行音樂結合欣賞,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容和藝術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本教學內容能讓學生接受并喜歡。比如,欣賞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讓學生欣賞之前,可先請學生學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賞教材上的曲目,兩者作以比較,這樣會使學生樂于去接受欣賞、體味傳統音樂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總之,利用恰當的“流行音樂”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流行音樂元素注入音樂課堂的必要性追尋
音樂課程的價值重在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的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流行音樂的諸多元素可以而且應當被引入音樂課堂,讓學生真正熱愛音樂,增添對現代生活的熱愛與積極向上的情懷。在此基礎上,就需要作為一線音樂教師的我們不斷反思教學,在不斷實踐和探索中追尋更好的模式,用我們對教育的熱情,創新課堂組織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定能借得東風百花香,奏響音樂課堂高效“悅”章。
參考文獻:
[1]葉婷.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價值[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4).
[2]王玲.利用流行音樂進行德育教育[J].科學大眾,2007,(06).
[3]陳燕.淺談運用流行音樂提高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8,(02).
[4]楊和平.時尚與傳統的大碰撞--流行音樂面面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01).
[5]沈昆,徐中豪.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影響[J].第二課堂(B),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