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慶
【摘 要】小學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的形象是學生模仿的榜樣。班主任是學校黨組織和行政領導的助手,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實踐者,是學生集體的建設者、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
【關鍵詞】班主任;養成教育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班主任的工作是艱苦的,因為每天都有計劃內的或預料之外的事情去處理。班主任的工作又是幸福的。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最值得懷念的就是班主任。上海特級教師于漪講過:“在學校里工作,只有當了班主任,才能真正體會當老師的幸福。學生來到學校,受到許多教師的關心、培育,但是班主任擔負著對學生全面的教育工作,和學生接觸最多,所以一般來說,學生對班主任的情感以及對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都要遠遠超過一般任課教師。”
進人角色的班主任都知道,班主任的樂趣就蘊藏在整個工作過程之中,班主任的幸福就在那繁重的工作中誕生。臺灣教育家高震在著作的扉頁上寫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蔽覀兙褪且獙崿F從人到神的轉變。因為班主任的工作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工作,是塑造未來的工作。正因為這份工作是如此的神圣、崇高、偉大、重要,所以班主任的崗位是重要的崗位。人民用陽光、蠟燭、園丁等美好的字眼和事物來贊譽教師,這是當之無愧的,對于班主任來說,更是受之合理。班主任不僅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遞者,學生學習的發動者、激勵者、組織者和評定者,而且擔當著更多的角色。為了確保中華民族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現在起就要對教育進行深刻的改革,把立足點放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開發人的智力上,當然這是全體教師的任務,更是班主任的任務。
做具有崇高師德的班主任。教師職業道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由于班主任崗位的特殊性,所以對班主任來說,師德的規范性就更加重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教育學生做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作那樣的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只有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用這個標準衡量我們的工作,才能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大有作為,卓越超群。所以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親近學生,研究學生;展現自我,樹立威望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卑嘀魅我朴诮咏⒆?,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等諸多方面。訓練可以通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或全面優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二、養成教育與教育
養成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边@是指養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卻是教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教育的質量指標。看一個學生的好壞,只要看看學生的行為習慣,基本情況就掌握了。抓緊養成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行為訓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行為訓練才能使學生身體力行,知行統一,才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形成他的好思想、好品質。在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中要持之以恒,強調反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三天兩日的事。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除了訓練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使用說服教育和榜樣示范法。運用好的教育方法,樹立典型的模仿的榜樣,最終就能夠培養起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我們的教育獲得成功。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培養鍛煉出來的。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不是說出來的,是管理出來的。
三、班主任與養成教育
摸索規律,注重培養。教育對象決定了我們研究的課題,必須放在青少年孩子身上,要教育人,必須要了解人。一個以育人為己任的教師,不僅要了解影響學生成長的外部條件,更要了解影響學生成長的內部因素。
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個出發點,我們應從此出發來引導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預見性和藝術性。那么,這些孩子到底有那些特點呢,由于他們處在人生第二次高峰—青春發育期,生理變化很大,生理的發展促進了心理的變化,如:內心世界的封鎖性,思想比較敏感,而且帶有波動性。在義務感、責任感提高的同時,他的獨立性、自制力開始增強,仿佛有了小大人的感覺,由于學習活動的性質和內容的變化,特別是后進生這個群體,通常是不愛學習,不想未來,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甚至對國家的法制、集體的組織紀律產生反感。在他們遭到批評時,常常有抵觸情緒。他們難以改正自己的錯誤,做不出使人尊重的事情來。對于這一類學生必須加強對他們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把他們的認識引向正確的方向,真正踏上人生理想的征途。這一重要的德育工作,通常班主任來完成的。
為什么有些淘氣的孩子畢業后?;貙W校來看望班主任,而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反而對老師遺忘得很快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班主任接觸淘氣孩子的次數多,對他的思想抓得準,摸得透,經常接觸容易喚起某種情感。所以要教育好學生,必先了解學生,研究得透,工作會越出成效。教育實踐證明:班主任應當是學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的形象是學生模仿的榜樣。面向社會,班主任是社會化的導向者,面向學校班主任是學校黨組織和行政領導的助手,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實。踐者,面向班集體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建設者、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向學生,班主任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
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不僅是學生的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還應該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班主任要像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要像朋友那樣,給學生心靈上的安慰。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是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參考文獻:
[1]孫遠剛,楊文軍.小學班主任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教育科學》,2011年6期.
[2]胡新蘭.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