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奡
所謂“學講模式”,就是讓學生先進行學習,然后再小組合作探究,最后在班級進行交流,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符合語文教學的要求,既學習了課文的知識,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崇而且有效的方法。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根據自己的想法,踐行了“學講模式”,也引發了自己的思考。
一、分組
“學講模式”教學中,有一個小組合作探究重要環節,所以在教學中,首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有很大的學問,既要在人數上有一定要求,還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合理搭配,不能成績好的學生一組,成績不好的學生一組,這種分組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討論。筆者在語文課堂上,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人數在6到8人之間。而且對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課文內容,學生在閱讀討論中都能很好地掌握。所以這樣分組,人數上不多不少,利于學生組織,而且是不同學生進行組合,利于學生在討論中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作用,讓他們有話可說,為順利進行“學講模式”做了準備。
二、分工
“學講模式”的教學,分組是基礎,是首要工作,隨后,小組的成員分工就是關鍵工作。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讓學生有各自的任務,各司其職,發揮特長。首先,指定有責任心的學生任組長。組長的職責是組織全組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指定本組學生在交流中進行發言。其次,指定專人進行記錄。主要職責是記錄本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以備發言之用。最后要求組長指定發言人時,要輪流進行,要避免有人次次發言,而有人卻沉默不語的現象。語文教學,關鍵是聽、說、讀、寫,在分工合作中,這些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嘴,提高綜合能力。分工合作為“學講模式”的“講”打下了基礎。
三、提問
課堂教學中,提問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好的提問方式,特別的語文課堂的提問,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牽動每一位學生的思維神經,引發他們的思考。《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鉆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把課堂要解決的問題羅列出來,然后進行甄別,把重點、難點的問題分類組合,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問。提問時,還要把問題按易難的順序提出,有一定的梯度,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目標。提問的藝術為“學講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四、競賽
“學講模式”在開始實施時,學生有一定的新鮮感,有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問題,發言交流,都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但是,任何事情都會由感興趣到最后的無味,“學講模式”亦是如此。針對學生興趣減弱的現象,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教師,就要選擇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各組之間還可以進行相互挑戰。比一比,賽一賽,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心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競賽為語文課堂“學講模式”的落實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五、總結
“學講模式”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自學、發言等方式學習了課本知識。但是學生的分析水平、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有些內容可能還考慮不到,或者涉及了,但是不全面。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要進行總結、概括。既要肯定學生的成績,還要補充學習的內容,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完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教學中,及時進行評價,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新的要求,利于以后“學講模式”往更深層面發展。
六、反思
優點:“學講模式”的教學,順應語文課改的要求,在課改的大潮中,沖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大大提高,語文的閱讀能力、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真正讓語文姓“語”。這是語文課堂改革乃至整個教學改革的一大嘗試,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不足:“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事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學講模式”也存在缺陷。首先,“學講模式”的實施,沒有可參照的內容,只有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走了很多彎路。其次,學生在課堂的討論中,會出現形式主義,表面在討論,而實際在聊天。最后,有的學生為了找到答案,可能照一些參考資料直接讀出來,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
課改的春風吹進了各個學校,吹醒了沉睡的老模式,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相信“學講計劃”會在課改中發揮作用,讓課改更有活力。
(金 ?奡 ?江蘇省蘇州市振吳中學 ?21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