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有名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這兩句詩寫盡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類之渺小、人生之短暫而宇宙之無窮的千古悲嘆。然而,又有誰料到在蘊含如此寥廓又深沉的佳句之中,今之讀者與學者竟有著“江月年年只相似”與“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困惑,甚至各執一端或認為“只相似”較好,或認為“望相似”勝于“只相似”。本文擬從“只”“望”之爭來分析其優劣,取優者而沿用之,以使純粹、原型而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后世。
一、“江月年年只相似”與“江月年年望相似”舉偶
清人彭定求等人編寫的《全唐詩》收錄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作“江月年年只相似”。[1]《唐詩鑒賞》大辭典收有《春江花月夜》詩,作“江月年年只相似”。[2]
中小學語文教材中作“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在此略舉二三例。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王后雄主編的與人教版高二語文課本相配套的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3]第二單元收錄了《春江花月夜》一詩,作“江月年年望相似”,以至于全國高考語文與之相關的試題答案皆是“江月年年望相似”而非“江月年年只相似”,可見此說影響之大。冀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春江花月夜》中是“江月年年望相似”[4]。鄂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詠月詩兩首》之《春江花月夜》中仍是“江月年年望相似”[5]。蘇教版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中《春江花月夜》中亦是“江月年年望相似”[6]。
二、“只相似”、“望相似”優劣論
賈島有詩云:“長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逼洹吧圃孪麻T”與“僧敲月下門”反復推敲,因為一字之差收到不同的效應,選字得到恰如鮮花配蘭芝、淑女配君子,錦上添花。唐朝詩星巨匠,諸如杜甫、王維、李白等皆是詩歌王國里的嬌子,他們其中不乏像杜甫一樣不惜在詩歌用詞上痛下工夫,可謂工夫詩人工夫詩。今之學者,在領悟古典詩歌之時,亦應該掌握詩歌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正確地理解、鑒賞詩歌藝術,正如一個人想作詩需遵陸游所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因此,欲鑒別“江月年年只相似”優于或劣于“江月年年望相似”,那就要從詩歌、語法、語義等方面來加以辨別。
(一)從對仗工整來看,“只”優于“望”
古詩詞中往往是兩句相對,它指的是相連的兩個句子形成對仗。對仗即
對偶,古詩詞的對仗有兩大基本要求,對仗工整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做到這兩點。詩詞對仗第一個基本要求是,對偶句中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詞性中的字詞叫詞性相同,鄰類詞性中的字詞為詞性相近。綜合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詞性可以歸納為十三大類,即名詞類、專有名詞類、方位詞類、數詞類、代名詞類、形容詞類、顏色詞類、動詞類、副詞類、虛詞類、連用字類、連綿字類、重疊字類等。在兩句相對時,除了要求詞性相同或相近外,還要求相同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相同或相近。工對的兩句,句子組成情況是相同的。如杜甫的《曲江(其一)》中的 “一片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7]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就是相同的?!耙黄睂Α叭f點”,定語對定語;“花”對 “風”,主語對主語;“飛”對 “飄”,謂語對謂語;“減卻春”對“正愁人”,補語對補語。不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處位置也相同。只注意詞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組成情況相同或相近與否,這樣的對仗也是不少的。兼顧二者,才是對仗工整,用詞精當的詩詞。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只”優于“望”。
首先,兩句相對,詞性相同者為“只”?!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這兩句詩顯然是對仗的,那么以前句“人生代代無窮已”為參照,后句“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以此為鏡應斟酌用詞。“人生”對“江月”,名詞對名詞;“代代”對“年年”,重疊字對重疊字;“無”在古代漢語中為否定副詞與其位置對應的后句字的詞性亦宜為副詞,“只”在古代漢語中屬于范圍副詞,而“望”在古代漢語中除了特定節日意項為名詞外大多數情況下為動詞。據此,可認定,“只”比“望”好。
其次,在兩句相對時,要求相同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相同或相近。如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的句子組成情況就是相同的?!笆琛睂Α鞍怠?,定語對定語;“影”(梅花的影子)對“香”(梅花的香味),主語對主語,“橫斜”對“浮動”,謂語對謂語;“水清淺”對“月黃昏”,補語對補語。又都存在著省略和倒裝,原應是“在清淺的水面上”和“在黃昏的月色中”。不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所處的位置也相同。以此觀之,“人生代代無窮已”與“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句子組成情況亦應相同或相近,其中“人生”對“江月”,主語對主語;“代代”對“年年”,定語對定語;“窮已”形容詞做動詞為謂語,“無”位于謂語之前起修飾作用,故為狀語?!盁o”對“只(望)”,應是狀語對狀語,動詞做狀語一般修飾表示具體動作的謂語動詞,而“相似”是抽象的動詞謂語。此外“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主語是“江月”如若用“望”字,那么“望”動作的發出者是人,而不是月,“相似”的主語則是“人”。因而,與前一句中“無窮已”的“無”位置相對應的后一句“只(望)相似”中取“只”字修飾謂語“相似”。從句子結構來看,后半句的結構是主謂式即“江月相似”,而“望相似”中“望”動作的發出者應是“人”非“江月”,但本句的主語卻是“江月”而不是“人”,如若用“望”,勢必將偷換主語,嚴重混淆了句子結構,從語法這個角度而言,“望”字不如“只”字恰當。
(二)從語意判斷,“只”優于“望”
俞平伯、施蟄存等學者撰寫的《唐詩鑒賞》釋“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二句詩意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8]前句與后句詩意明顯為轉折關系,顯然后一句需要一個表示轉折意味的字,也應是個虛詞,“只”字有“但是”的意思,用在此處恰到好處。而“望”是動詞,表動作,用在此處顯然不合適。因而,以語意判斷來看,顯而易見在“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一句中,非“只”不能達其意。endprint
(三)從詞意觀之,“只”優于“望”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達的是一個人類普遍存在的永恒哲理,是抽象的含義而不是有形的、具體的事物。“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達的含義自然與前一句或此兩句詩的整體詩意相吻合,詩意應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不同詞性的字詞所表達出來的含義或是抽象的,或是具體的,亦或是短暫的,又或是永恒的。一般而言,動詞,尤其是動作性較強的動詞,表達的是具體的動作,而這個動作是短暫的,往往不適合用于表述具體而恒定的宇宙人生哲理。副詞,用于修飾謂語動詞可做狀語,更加強調事物狀態?!敖履昴曛唬ㄍ┫嗨啤痹娋鋸娬{“江月年年相似”這個持續永久的自然界永恒的狀態,因而此處須用虛詞,而非實詞、動詞。“望”多為“觀看”之意,表示具體的動作,也就是說看著江月“相似”,實質上“不相似”,可見表意模糊、不準確。加之“望”動作性極強,強調動態,顯然不適合用在表示狀態的句子之中。而有的讀者卻認為“望”為盼望之意,“則表達出思念和內心的期盼[9]這種解釋是孤立地將“月”與其象征意義“思念”蘊意聯系在一起,超越了本句所表達的“江月永恒”宇宙觀的真實含義。顯然這是一種曲解,脫離了詩句而望文生義。
此外,動詞乃實詞,充當一定的句子成分。副詞,屬于虛詞范疇,無明確的、實在的意義,僅表語氣或語意的連承或轉折,宜用于表達詩句實詞詞意已經能夠完整描述詩意的情況?!敖履昴曛唬ㄍ┫嗨啤?,其中“江月年年相似”已是含義完整的句子,此處應該用一個虛詞“只”而非實詞“望”。
三、結語
《春江花月夜》乃燦若群星的詩歌藝術殿堂的巨星,它不僅照耀著自唐而下中國幾千年古詩壇,不斷迸射出攝人魂魄的魅力,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但時至今日,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分歧。近幾年來的青年大學生都將“江月年年只相似”讀作“江月年年望相似”,皆是由于先入為主的緣故,因為高二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典詩詞散文》一書中就用“望”字。詩無達詁,本來也不算什么,但細究起來還是“只相似”好于“望相似”,上文已從對仗基本要求、語意、詞意等三個方面做了闡釋以證明“江月年年只相似”優于“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接近原版,應以“江月年年只相似”普及后世。
參考文獻:
[1]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8]俞平伯.施蟄存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3]王后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4]河北教育科學研究所.語文八年級(上)[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
[5]語文九年級(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6]丁帆.楊九俊.高中語文選修唐詩宋詞選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7][9]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王瑩雪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04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