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及相關教育政策的出臺,我國的教育事業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為進一步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提升教師隊伍的培養質量,建設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人才,推進師范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教師教育專業職前職后一體化建設,推進高等院校師范教育專業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0年啟動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省教育部門進行了相關教育改革,并出臺了相應的文件。周口師范學院在學習省級教育改革文件的同時,制定了針對周口地區的周口市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卓越教師”培養方案。本文以周口師院的“卓越教師培訓”項目為例,進行研究、探討,深入分析其實效性。
【關鍵詞】卓越教師;培養;實效性
為進一步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培養質量,建設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人才,有效地推進師范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教師教育專業職前職后的一體化建設,推進高等院校師范教育專業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0年啟動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目前大多數師范院校在培養師范生時目標定位偏低,師范生在修完所規定課程的學分后,通過所學各科考試,畢業時即可獲得教師資格證,從事教學崗位,這對師范生的專業素養要求并不高,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卓越教師計劃”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應運而生。周口師院在“卓越教師培訓計劃”中結合教師的發展規律,教師職業的特點以及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就卓越教師的入職前培養目標、課程、培養模式等三個關鍵方面對師范生進行全面、系統、規范的教師培訓。
周口師范學院是一所地方級師范院校,培養的學生以師范生為主,主要針對地方及縣市中小學教師,在教育部及省級教育部門出臺了教育改革措施后,圍繞本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和周口市基礎教育改革創新工作實際,制定了《周口師范學院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班培養方案》。
周口師范學院以周口地區的教育水平及教育現狀為基礎,結合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國家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教師[2011]6號)、《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啟動實施河南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引導發展計劃的通知》(教師[2012]830號)和《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文件精神,為周口地區的教育量身定制了“周口市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卓越教師培訓方案”。筆者在下文中將以此方案為藍本,并結合周口地區的教育情況以及周口師范學院對師范生所進行的課程培訓進行闡述。
一、卓越教師人才選拔培養標準
周口師范學院的“卓越教師培訓計劃”自2013年實施以來,已成功開展了二屆。這些參加卓越教師培訓的學生,都是學校從各院系精挑細選出來的,具有較高的教師覺悟和良好的專業素養,在學習能力和思想品格都比較優秀,各方面能力都較強,所以學校把這一部分“精英”集中起來進行培訓,為未來的優秀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卓越教師培訓班學生單獨組班,學校為其提供專門的教室供其學習和研討。安排專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考核,在考核中成績排名后5%將被淘汰,空出名額由原所在班級擇優補充。
二、卓越教師人才培養目標
以教師培養的規律來看,一名合格的師范生想要成長為一名卓越的教師或者說達到卓越教師的素養,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要通過職前和職后的不斷學習和磨煉。而師范院校中的教師教育只是卓越教師的職前培養的一個環節,職前培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起始階段,在其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師范生需要接受系統的知識學習和專業培訓,才能成為未來的卓越教師。因此,現階段應該把完善知識結構和訓練其學科能力和從教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周口師范學院以本地區的經濟和教育發展情況量身定做了卓越教師的培養規格。
三、卓越教師人才培養規格
周口師范學院在制定卓越教師人才培養規格時,首先要求學生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積極了解所學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方向,不斷創新,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教學能力水平,并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網絡框架,學以致用。在教學中,在遵守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不斷進行創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四、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
1.自主發展的培養模式
以往教學模式傳統,教學內容死板,教學框架模式化,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而周口師范學院新制定的“卓越教師”培養方案是在融入了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基礎上,基于學生自主發展的理念,依托本校已有的“教師教育訓練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和“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踐基地”為抓手,通過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雙導師制”的實施和學生參與導師承擔的“教學改革項目”,實現對“卓越教師”創新能力的提升。
2.“互動型”的教育模式
與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不同“卓越教師”培訓中改革舊的教學體制,引入了“互動型”教育模式。此教育模式旨在通過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創新能力課程三個方面。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參與式、合作式等形式,以課堂實踐為藍本,加入創新能力課程,師生共同分析,相互學習、探討,相互交流、分享,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
周口師范學院“卓越教師”的培養正是結合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際,圍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提出的“打造平臺、創新模式、建立機制”目標要求,在“卓越教師”課程建設上通過調整學生所在原學科專業培養方案,形成了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在制定課程目標的過程中,堅持專業化導向、能力導向和實踐導向。教師的專業教育和專業能力素養也不能懈怠。通過理論的學習,也要加強教師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培訓,以理論服務實踐,從實踐來檢驗理論,二者相互結合,培養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教師。
結合教師教育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特點,周口師范學院的“卓越教師”培養從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出發,著力于系統研發培養“卓越教師”的精品課程,打造創新型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設置課程模塊和統籌課程內容兩個方面來進行。課程模塊方面重點開發教育心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和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結合專業發展需要,設置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踐問題、提煉教育經驗和教育科學研究等。
在平臺建設方面,結合周口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適合本地區的培養模式。通過模擬、觀摩、交流和示范等形式完善教師教育訓練中心;以漸進性的特點分階段、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形式來合理規劃見習實習工作;借鑒國內外教師教育改革的經驗,以見習、研習和實習三位一體的教育實踐課程體系來與實踐基地建立“伙伴”關系;結合周口師范學院已開展的“國培計劃”來完善“頂崗實習”制度,鍛煉他們的實際教學水平和能力。
周口師范學院的“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真正做到了以教育改革方針為導向,以本地經濟教育現狀為基礎,結合師范生專業特點,不僅能改革原有框架結構的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制,還能在發揮優秀師范生的影響作用的同時,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此培養計劃在為地方教育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也激活了高校的師范教育改革動力,真正做到了“引進了”到“走出去”的轉化,將教育改革理念轉化成實際的教育成果,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卓越教師”培養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田林林(1990~),女,河南省項城市人,工作單位: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職務:學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