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初中英語對于農村學生來說,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現狀是小學中英語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對英語普遍有“害怕”的心理。因此,對七年級新生的英語課堂就要改就能思路,注重創新,在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有針對性的樹立新的課程觀。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農村初中教學經驗和大家談談:
一、要提高七年級新生對英語的興趣是關鍵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英語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英語的一大動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通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使學生學好英語,以實現教學的目標。英語是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有機結合體,教師就應該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并引導學生大膽開口,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講英語,增加聽說的機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用英語上課,開始學生聽不懂,不習慣,但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的解釋。這樣堅持下來,他們都能很快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并且跟著模仿。對發音好,語調準確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對發音差,語調不準的同學給予耐心、及時的幫助。特別是對于后進生,更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多說英語就會養成動口、動腦的好習慣。當他們有了點滴的進步就馬上表揚,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循序漸進,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讀寫能力。多做游戲,直觀的教學手段不僅能給學生感官印象,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他們對事物形成正確的概念,以便牢固記憶。學唱英文歌曲,歌能怡情,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在上課前,放放音樂,讓他們感受英文歌曲中的優美旋律。Happybirthdaytoyou!這些通俗易唱的歌曲,可以生活中加以運用。這樣學歌,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了。
二、要充分考慮到七年級新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行有差別化的教學,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再結合各種測試手段,將學生大致分成這樣三個層次:對英語有濃厚興趣、學習習慣良好、有較好基礎的同學為A層;能較好地適應英語課堂教學的學生為B層;對班級中少數幾位英語學習有一定困難,離按部就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尚有差距的學生為C層。這樣,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三類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合理的分層教學步驟,兼顧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再依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愉悅地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其求知欲,使他們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
三、要讓七年級新生多聽、多練、多讀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新過程。我們來想想小孩子學說話是怎么學的,是不是先父母不厭其煩地反復地向他說一些簡單的詞,比如爸爸媽媽之類,然后到一定程度之后,小孩子就慢慢會說了,而且你一說這個詞,他也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學英語其實和這個情況差不多,什么叫做用英語思維來學習?其實它和漢語思維來學習道理是同樣的,你無數次地學習同一個詞,它就會根植于記憶。對于初中的單詞和句型來說,只要多反復訓練、反復去聽,就一定能要植于記憶,這對于初中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李陽英語教學就是例子,讓七年級新生學生聽了之后要開口讀出來是很困難的,七年級學生往往膽子小或怕難為情,不敢在課堂上大聲的讀出來。因此,要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膽子大一點,大聲讀出來,就會對提高英語成績有幫助。
四、教師要在七年級英語課堂上多用多媒體
多媒體能帶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圖文及視頻感受,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走進教師所設計的情境畫面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出示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圖片及音視頻信息,讓學生從圖片及音視頻中獲取有語價值的語言知識,教師提出相關的教學問題,學生根據音視頻信息進行正確的回答。從而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應用和情感的陶冶起到一舉多得的好效果。例如學習七年級下第lesson57Letsgotothepark!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找了許多有關圖片及動畫,讓同學們看一看,然后讓學生反復不斷的操練,掌握這課文中出現的句型及用法。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問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知識,輕松地掌握了這一課的知識。
總之,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效結合起來,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創新,與進俱進;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平時注重練習模式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把初中學生帶到英語的世界中,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情趣,讓學生們學起來有滋有味,輕松自如,為以后的學生打下良好的英語素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