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婷
摘 要: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可穿戴設備市場迅速興起,各種智能眼鏡、手環、手表已經開始讓我們應接不暇。盡管可穿戴設備由于其實用性不強、應用匱乏等原因被很多人認為是雞肋,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產品的不但改善,可穿戴設備很有可能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金礦。
關鍵詞:智能;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發展趨勢
前言: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物聯網行業日新月異。自2012年4月谷歌眼鏡的發售,可穿戴設備已經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并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相比傳統的電子設備,可穿戴設備能夠提供給我們更好的人機交互以及方便易攜等優點??纱┐髟O備使人隨時隨地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減少人們工作生活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從而使信息通信和我們日常生活無縫對接。盡管可穿戴設備很多方面還是表現的差強人意,但是作為未來的新興技術,可穿戴設備必將成為下一個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一、可穿戴設備的發展現狀
(一)可穿戴設備的定義。可穿戴設備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義,通俗的講可穿戴就是一款能夠隨身攜帶并具有實時感知、記錄、分析等功能的電子設備可穿戴設備主要類型按照應用來劃分可以分為日常應用型和目標應用型兩大類。日常應用型的如谷歌眼鏡、智能手環、運動鞋等和人體緊密接觸的日常穿戴產品。以功能來進行劃分則可以分為功能延伸型和功能創新型。常見的功能創新型如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功能延伸型如智能手表,它能夠實現上網,打電話發短消息、拍照并與我們的手機平板相互通信。而依據數據處理的形式來劃分又可以分為內部數據采集型和外部數據采集型。
(二)可穿戴設備的現狀。在2013年隨著蘋果、谷歌、三星等科技巨頭相繼投入到可穿戴設備的開發中,可穿戴設備逐漸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智能眼睛、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的層出不窮,讓人們看到了可穿戴設備帶給生活的改變,但也因此由于其面臨著硬件同質化、應用軟件等原因而飽受詬病。綜合來講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從硬件外觀設計來看,目前市場上所出現已有的可穿的設備普遍存在著電池的續航能力差、傳輸功率低、抗干擾能力不足,所采用的傳感器靈敏度和效率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要求。從設備的體積重量來看也有頗多問題,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2)從設備的實用性來看,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在功能上很少真正對用戶有用。很多已有的產品不過只是我們手機電腦的一些功能的復制。(3)從設備的安全風險來看,系統開放是可穿戴設備具有安全隱患的根本原因。目前可穿戴設備的設計主要考慮的是靈活方便、用途多樣、設計美觀,卻很少有關注設備本身安全性。比如在設備在對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有,關于個人數據的存儲和防止其他人侵犯濫用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二、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趨勢
盡管從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從目前消費者對其期許和需求以及市場上已有的可穿戴設備產品的設計理念可以看出,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將擁有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可穿戴設備將具備真正的方便易攜、信息傳遞和健康娛樂等功能,硬件和軟件的改善將大大提高設備的用戶體驗指數,可穿戴設備將具有自己的獨立性,其主要發展方向可分為以下幾點。
(1)產業鏈的整合。可穿戴設備的產業鏈不僅是與相關的硬件制造廠商關系密切,同樣軟件平臺支持也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涉及到市場銷售。要充分挖掘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價值,就必須將三種進行整合。成功的可穿戴設備開發商應該是建立在硬件和軟件的平臺之上,懂的市場銷售,以用戶為核心構建一個全新的產業鏈。(2)產品設計更時尚美觀。一款好的產品要得到推廣,外形設計方面是少不了功夫的。如同蘋果的成功和蘋果產品的外形簡約大方、時尚美觀設計密不可分。對于可穿戴設備這種隨身攜帶的穿戴物品,其外形設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語。沒有人愿意整天戴著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但如果是把這種機器與時尚美相結合,比如說設計成戒指、手環、項鏈,那么其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說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將是時尚與科技的結晶。(3)滿足人們的切身需求。好的外觀設計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推動一個產品的發展,保證產品的市場銷量除了這些還遠遠不夠,必須還得滿足客戶的切身需求??v觀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可穿戴產品,大部分只是作為一種便攜的智能終端,而沒有什么真正存在的意義。這也是為什么說可穿戴設備一直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隨身攜帶是可穿戴設備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也是其作為醫療保健產品的一個優勢。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對待身體健康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未來的可穿戴設備除了滿足人們娛樂休閑之外,對于檢測人體生理指標預防疾病,同樣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結語:目前而言,可穿戴設備還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更多的只是一種概念。關于可穿戴設備的技術、應用、數據安全以及隱私保護都只是處于初級階段。但不可否認,任何一個新興產業都是從萌芽慢慢走向成熟??纱┐髟O備正經歷著快速的發展,世界科技巨頭紛紛開始關注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與可行性,一個屬于可穿戴設備的嶄新時代正快速朝我們走來!
參考文獻:
[1] 落紅衛; 魏亮; 徐迎陽.可穿戴設備安全威脅與防護措施[J].電信網技術.2013
[2] 黃河.可穿戴設備的誤區[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