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并擴大存款利率浮動空間。央行的降息,有利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并向利率市場化邁出實質性步伐,并且對城市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市場資金及利潤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降息;利率市場化;城市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
一、引言
1.選題背景
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2014年11月21日央行時隔2年再度降息,2015年2月28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距離上次僅3個月。我國央行的連續降息政策有助于推進利率市場化,通過建立完善的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管理體系和創新城市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等措施可以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消除經營局限性,有利于長期發展。
2.研究方法
(1)量化分析法。量化分析就是將一些模糊的因素用具體的數據來顯示使其能夠分析和比較本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結合部分公開數據分析利率市場化對城市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市場資金以及利潤情況的影響。
(2)數據分析法。通過對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商業銀行的機遇和挑戰。
3.文獻綜述
從世界范圍來看,許多國家的利率政策都已經比較成熟和富有經驗,特別是新古典“IS—LM模型”的利率決定論以及弗雷德曼等西方經濟學家對利息及其作用機制的論述。劉剛(2006)在《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中闡述了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肖燕(2006)等在《利率市場化與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中,針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改進管理模式的設想。李艷紅(2007)在《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中探討了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并著重介紹了利率互換這一發展最快的避險工具。
二、通過數據分析法淺析央行連續降息原因
1.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巨大
2012年4月份之后,經濟下行的壓力急劇增大,投資、出口和消費同步放緩,需求下降,導致企業銷售不暢,水泥、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價格下跌,企業庫存連創歷史新高,工業企業生產增速由3月的11.9%驟降到4月的9.3%,單月降幅達到2.6個百分點,實為歷史罕見。同時,PMI指數等先行指標也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巨大。
2.通脹基本可控,為降息提供政策保障
(1)2012年數據:通過對2012年的數據進行分析。隨著總供求關系的變化,物價水平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這位貨幣寬松政策特別是降息提供了足夠的政策保障。
表 2012年兩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表
資料來源: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2014年數據:2014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9.16央行向五大行實施5000億SLF,近似降準0.5。
3.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利率市場化
銀行降低風險偏好時發放的基礎貨幣不能有效的傳遞給市場實體,央行只能采取降息的方法來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實體的融資成本。目前銀行采用的仍為基準利率上下浮動的方式為貸款定價,因而央行的降息會直接降低存量的貸款利率,有助于促進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三、央行連續降息推動的利率市場化對城市商業銀行影響的短期量化分析
1.對城市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以2012年6月8日央行降息為背景,商業銀行實際存款的資金成本與央行降息之前差別不大。一方面,一些存貸比相對較高的商業銀行可能會上浮存款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貸款需求降低,銀行已不再高吸攬儲。
2.對城市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如圖所示,根據2012年至2013年一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有關數據,雖然央行放開了貸款利率浮動范圍,銀行的表現仍較為理性,未出現過低利率放貸趨勢。
圖 2012年至2013年一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
根據現行的形勢,長期存貸差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這會更加的抑制銀行中長期放貸行動。
3.對城市商業銀行市場資金的影響
央行的連續降息行為將使銀行間市場資金維持下降趨勢,存款利率的上浮會使商業銀行作為主要金融中介的地位在相對降低,造成“銀行脫媒”情況出現。
4.對城市商業銀行利潤的影響
由于我國嚴格控制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商業銀行只能在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這類傳統業務中開展,那么主要利潤來源即為存款與貸款之間的利率差。如果降息使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利潤顯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在邁向利率市場化的大潮流下,商業銀行只能選擇業務創新,以增強競爭能力。根據數據統計,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存貸的利差只占總收入的60%左右,然而中國目前的商業銀行這一比例高達90%以上,所以未來的發展趨勢勢必為使該業務所占的比例大幅度減少,才能更好的追求利潤最大化。
5.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處于穩健運行的階段。下面以山東省部分商業銀行基準利率變動情況說明。
(1)山東省的部分商業銀行。2014年22日央行發布降息消息,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作為城市商業銀行,此次調整則表現得非常積極,如齊魯銀行、威海商業銀行等。
(2)凈利差分析。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6月7日決定,允許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最高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同時,允許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最低下浮至基準利率的0.8倍。筆者通過搜集16家上市商業銀行2012年第三季報的有關信息,發現第三季度的凈利差相比第二季度,僅有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以及中國銀行三家出現了上升,其余13家銀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基準利率有著較強的依附性,面臨較大的基差風險。
四、城市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1.拓展多元化經營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凈息差的下降。為此銀行要做盈利模式上的轉變,即實現基本盈利模式從存貸利差占絕對優勢轉向存貸利差和中間業務并重的軌道上來,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以減少對傳統業務的依賴。
2.建立有效的產品定價機制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一方面實行差別定價原則,根據經營狀況和成本情況及地域差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資本總量較小的商業銀行在對傳統業務產品調整定價時,要綜合考慮銀行的派生業務、客戶的信用風險大小、貸款期限的長短以及銀行籌集資金成本和運營成本分攤等多重因素。
3.提高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
利率市場化最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就是利率風險。首先是積極推進自身的利率風險內控制度的建設。其次是通過資產負債管理創新,引進缺口管理,規避利率波動風險。最后應積極開發金融衍生產品,轉移利率風險。
參考文獻:
[1]劉剛.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10):150-152.
[2]肖燕.利率市場化與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江淮論壇,2006(3).
[3]李艷紅.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7.
[4]周景彤.央行降息的原因、影響及未來趨勢[N].中國經濟時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2012.
[5]劉佳子.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以AB銀行為例[D].山東大學,2013.
[6]段祺軼.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D].西南財經大學,2013.
[7]吳青.中小商業銀行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N].中國經濟時報,渤海銀行,2014.
作者簡介:李碩,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金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