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炳輝
何為特色?特色是指一個事物的特殊質量和品質。學校特色就是具有獨特個性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有一定內涵和品質的學校品牌,是可以學習但難于復制的。
我校地處惠鹽路口,交通便利,區域經濟相對發達,工廠企業較集中,外來務工者子女就學比較穩定。自辦學以來,我校歷任領導班子十分重視學校德育工作,始終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以培養“行為良好、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學生為目標,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踐行“為所有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經過10多年的探討、實踐,我校逐步形成“誦讀國學經典”“文明禮儀”“感恩教育”三大版塊為支撐的德育特色,在龍崗區同類同級學校中,享有廣泛的贊譽度和認同感。今年初,已躋身于“龍崗區德育特色學校”行列,回顧歷程,盤點思路,一路走來,我們在創建過程中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明確目標
在創建“德育特色學校”過程中,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在學校各項工作中,把創建工作作為常態工作來開展,學校各科室、各部門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校長—學部—年級組—班主任(科任老師)—家長—學生”的鏈條模式。全體教師圍繞“培養行為規范、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基礎扎實、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成才先成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教育觀念,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每名教師都思考“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課題。
二、家校合力,形成氛圍
近兩年來,我們利用家訪、家長會這一平臺,在家長中大張旗鼓地宣傳我校的做法,讓家長參與、家校合作,把塑造、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的思路深入學生家中,從而達到家校形成共識,爭取家長最大可能地配合學校。因此,學生的文明習慣,禮貌行為,品德作風得到有效的監督、落實。同時,也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同和配合。
三、三管齊下,措施得力
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我們做到學校、學生、家長三方面立體式三維管理,學校出臺了強有力的方案、獎懲制度。值日行政、值日教師、學生會實行天天檢查,定時抽查,對不規范的班級和學生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表現突出的班級學校大張旗鼓表彰獎勵。當前,學生文明行為在學校已呈現出相互監督、相互競賽的良好氛圍。學年初,學校出臺了“星級示范班”評選活動,更有力的掀起班與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賽熱潮。
四、德育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
1. 感恩教育是基礎。
我校緊緊圍繞“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朋友、感恩社會”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動,秉承“知恩、感恩、報恩”的理念,不斷深化感恩教育內涵 ,做到感恩教育具體化、感恩活動日常化、感恩實踐經常化、感恩教育網絡化。
2. 禮儀教育是保障。
在“學禮儀、講文明、促和諧”的背景下,我校制定《康藝學校禮儀教育方案》,包括《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教師禮儀》等。以學生敬隊禮、禮貌用語、文明出行、文明就餐、和諧相處等方面為突破口,有方案、有計劃、有檢查、有通報、有總結表彰五個方面抓起,每周評選文明班、文明辦公室、文明宿舍,每月評選“文明禮儀之星”和“文明家庭”。從學生、老師、學生家庭,處處要求講禮儀,有效地促進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
3. 國學經典誦讀是提升。
我校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差異和特點,編寫《國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并將古詩文教學分為記誦(低年級)、鑒賞評析(高年級)、嘗試創作(好的學生)三個層次,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如“千人大朗誦”、“好書促我成長”演講,邀請國學大師進行“傳承國學”的主題講座,將誦讀形式多樣化。加強環境渲染,促進校園書香品味,堅持把“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民族文化”落到實處。學校還開辟“國學知識”展示臺,構建“詩文角”“國學墻”,設立“國學廣播站”、“學校網絡經典誦讀專欄”,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學校文化氛圍更濃厚,學生的文明儒雅氣質更突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