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鋒 盧漢生

高科技的發展為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和信息化的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之間從教學模式到學習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而教學資源管理也不再局限于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存儲和簡單整理,更多的是開始對潛在資源的挖掘與共享。
一、當前校園數字化管理的信息環境特點
1. 數量大、分布廣、增長迅速
教育資源通過網上傳遞也逐漸具備了與普通互聯網上信息的特點,網絡信息量非常大,將教學資源數字化使教育信息的傳遞和存儲更為便捷,無論從教學資料的下載還是到多媒體課件的傳輸都比傳統的教育資源分配模式要邊界許多,學生能夠及時掌握第一手的教育資源信息,并且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更加暢通。信息資源的高速度增長,并且呈分布式存儲狀態。
2.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校園網絡的建成,使各種教學信息共享,這樣就極大的豐富了原有的枯燥的教學資源。
3. 信息更新速度快、質量良莠不齊
自從網絡技術打進了校園以來,校園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網絡信息在校園工作和生活進程中也呈現高速的增長,信息的內容、鏈接等等常常變動,這導致了工作者在選用信息素材時也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互聯網的信息良莠不齊,非常繁雜。因此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必要的過濾、評價與管理方可利用。
4. 動態性、創造性
建設數字化校園網絡教學資源,需要長久的更新和維護工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教學信息需要不斷地進行整理和更新,否則就會失去利用價值。
5. 群體性、開放性
教育資源管理平臺的建立,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互動式體驗,使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多彩。隨著 Web2.0 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資源也逐漸呈現群體性、開放性的趨勢。群體性體現在資源的使用上,大量的教育資源共享為師生帶來了真正的便利,學生的廣泛應用使得教育資源管理平臺需要更流暢的使用體驗。
6. 教育性、知識性
教學資源數字化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教育性和知識性,面向的使用群體是學生和教師以及每個教育工作者。教學資源在教學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承擔著正面促進對學習者身心發展的義務。因此,對于網絡信息和資源的選擇,我們首先考慮到的重要因素是該資源或者該信息是否滿足教學需求,其次也需要考慮質量。
二、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的內容形式
以積件為代表的積件和組合平臺成為當前各中小學網絡課程的集大成者。
與此同時,有些學校與圖書館一起建立館藏平臺,利用計算機數據技術將數字化多媒體信息資源進行組織、加工,將傳統的紙質的書籍轉變為電子版的數據應用,建設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可操作的海量知識庫群,提供互聯網上高速、跨庫檢索的電子服務。
互聯網蘊藏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并且在不斷地開發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資源被應用在中小學課堂之上。
三、“民主集中,有序開放”的新型數字化校園管理與共享模式
綜上述,本文針對目前網絡信息環境的特點和當前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的內容形式,提出一種“民主集中,有序開放”的新型數字化校園管理與共享模式。具體如下:
(1)對于教材、制定參考、校園歷史資源等權威資源采用“自上而下,集中管理”。這是因為這些資源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比較難采集并且管理。需要借助學校的資源,由相關的管理人員統一安排推送給教師和同學,實現資源管理的有序化。
(2)對于博客、學習社區、QQ 專題學習群、各種教學論壇等采用“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應該開放給教師和同學管理,注重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探討,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共享意識。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