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教師只有想方設法使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社會現實連接起來,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激活歷史課堂。
一、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1. 歌曲圖片的導入
《工業化的起步》一課上,我播放一組青藏高原的圖片并以學生所熟悉的《青藏高原》作為背景音樂,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和優美壯觀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導出本課的主題。
2. 頻的導入
在《外交事業的發展》一課,筆者先播放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打乒乓球的一段,然后導出“乒乓外交”的故事,指出它在推動中美關系正?;系淖饔?, 為后面要講的中美關系作了很好的鋪墊。
3. 民俗節日由來的導入
《明朝君權的加強》一課,以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導入:相傳元末,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很快,起義成功了。后來,朱元璋將 “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相信熟悉的月餅,熟悉的中秋節會讓學生很好地記住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的這段歷史以及朱元璋這個人物。
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1. 擬生活情景
劉海清老師在《工業化的起步》一課中,以小明一家旅游為主線,作了以下問題的設計:小明一家暑假自駕車去西藏拉薩,可以走哪些路線前往?(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小明一家今年春節坐火車去了北京,途徑長江時會經過哪座橋?(武漢長江大橋),小明一家春節在北京游玩,你知道這些是什么地方嗎?(圖片: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然后把本課涉及的知識點以及兩方面的主題(一五時期經濟建設成就和民主政治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起到較好的效果。
2. 系社會新聞
在《科學技術的成就二》一課,筆者講述“網絡技術的發展”一目時,引入最近發生在番禺的滅門慘案:嫌疑人蘇某因為升級網絡游戲的高級裝備需要大量金錢,于是入室盜竊,事發后殘忍將一家六口殺害。然后引導學生圍繞網絡的利弊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身邊發生的事例認識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要理性上網。
3. 用明星效應
在《改革中的教育》一課,講到“希望工程“時,我舉了香港明星古天樂捐資助學的例子。2008年古天樂因目睹汶川地震摧毀了很多校舍,學生讀書的地方也沒有了,因此成立了“古天樂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從名單上看,第一座古天樂小學建于2009年,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嶺景鎮,此后數座古天樂小學相繼在廣西、貴州、云南、甘肅、四川等地建起。截至2014年5月,古天樂先生內地捐建學校63所。同時打出以下圖片。當時,古天樂的《救火英雄》正在熱播。結果學生反響很大,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海峽兩岸的交往》一課,講到“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個知識點時,我舉了前段時間引起轟動的一件事。F4應臺灣旅游局邀請以觀光大使身份赴日本、韓國宣傳臺灣的旅游景點。言承旭說:“可以為我們國家盡一點能力?!眳墙ê篮椭苡迕褚舱f“臺灣是一個很熱情的‘國家”。三人稱臺灣為“國家”令網友極為反感,網友指F4作為旅游大使到外地宣傳,不注意國際影響,應“封殺F4”以示懲戒。 正是對歷史的無知,不但搞出政治笑話,還一度影響事業的發展。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看來,學習歷史確實很重要。同時也引起學生重溫臺灣歷史的興趣。
三、教學組織方式的生活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除了教學內容生活化以外,還可以在教學形式上采取靈活多樣的做法,比如辯論、小品或活動課等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前不久聽了一節市公開課《秦王掃六合》很有啟發。教師把課堂模擬成一個法庭,嫌疑人是秦始皇,有法官、證人、公訴人及辯護人,由師生扮演??剞q雙方的陳述,其實要求學生把秦始皇的措施從功過的兩個方面作歸納整理。由于開庭審案是學生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現在可以置身其中,當然感興趣。如此的設計不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照片能從某個側面反映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家庭的和美,通過照片這一媒介把家庭的“歷史”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出于這樣的考慮我組織了一次《家庭的照片》活動課,我要求學生收集家庭各個時期的照片,照片要求配上說明文字,包括拍攝的年代,照片所反映的社會、時代情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成課件,并選取質量高的讓學生在堂上展示。同學們興致很高,很投入,我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