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芳
人性要回歸自然,教育應回歸本源。我所在的龍城第二小學是龍門縣城一所舊城區老校,學校一直以來注重真、善、美的教育,開展民間傳統繪畫藝術龍門農民畫教學有一定的基礎,結合當今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確立了和美教育繪就多彩童年的辦學理念,同時開展了“和美教育”課題研究,從和美教師隊伍建設、和美課堂構建及學生和美發展等方面將辦學理念落到實處。
一、和美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
教育因“和”而“美”。和諧的教育是美的,美的教育是和諧的。具體而言有三層含義:
其一是自然發展。和是學生發展的基礎。和美是協調的、平和的,和美教育遵循兒童成長規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安排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把握教育的契機,采用適合的教育方法,讓兒童自然成長。兒童能與自然友好相處,能與人友好合作,與自身協調發展。學校盡可能做到“成人之美”,如和風細雨,滋潤心田,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成長,切不可揠苗助長。
其二是全面發展。和美教育是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兒童在這一階段的發展對其終身產生重要影響。要通過全面的培養使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學習的興趣和方法,有生活的情趣和好習慣,有健壯的體魄,有正確的審美觀。徹底與片面追求分數的功利化教育決裂。
其三是個性化發展,和美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固然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學生的各自特質展現了各自的美,我們要盡可能創造機會,因材施教,挖掘學生潛能,讓孩子們展現各自的專長,各美其美。
二、和美教師團隊的建設
1. 實行民主治校。民主是和諧的基礎。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婦代會、家校聯盟委會,形成集體議事制,將權利下放到教師,讓教師當家作主,成為管理的主人,很好地化解了行政領導班子與教師的矛盾。教師自覺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務 ,學校一團和氣。例如績效工資發放問題一直是大難題,我們通過教代會制定修改方案,針對班級管理、教育教學情況進行過程性業績考核,教師對這種考核發放方式很滿意。
2. 實行“兩全”培訓。即教師全員參與培訓以及全方位對教師進行培訓。學校成立了“基本功修煉部”“班級管理創新部”“語文教研開發部”“數學教研開發部”“英語教研開發部”“信息技術培訓部”“書香教苑部”“文體修身心靈療養部”共八大部門。根據個人所長,自選部門,人人輪流擔當培訓師。每個部門每學期定期開展“菜單式”培訓。“自主式”培訓讓教師從以往的“被培訓”轉向“我要培訓”。八大部門多角度培訓不僅使教師專業知識變得豐富,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健康的身心,激發了工作的熱情與動力。
三、和美課堂的構建
和美課堂的基本原則。“三不怕”——不怕老師,不怕上課,不怕作業。學生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是最好的。“三不怕”使學生能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民主與尊重讓“三不怕”落實到位。一是從語言上尊重學生。教師禁用命令式口吻,改用商量的口吻對話式教學。二是從行為上尊重學生。給學生改錯的機會,不體罰,不拖堂,師生合作互動式教學。三是從評價上尊重學生。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角度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設“美德銀行”與“美智銀行”,用累積得分的方式促使學生不斷進取,積少成多,天天進步,慢慢成長。用“獎勵性”作業與“自主性”作業讓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如:堂上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免寫課外作業;十次作業滿分的同學免寫一次作業;一單元的作業都滿分可以得到教師的特殊獎勵。雙休日與節假日可以自由選擇探究性作業和綜合性作業。如編寫小報,參與小組調研活動等。
和美課堂的基本模式。探究——討論——點拔——演練。第一步是先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個性化解讀,嘗試性和排疑式探究,這樣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知,老師就可以了解到哪些問題是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哪些需要引導,做到以學定教。第二步是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深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三步是針對重點難點及共性問題,全班進行互動性交流,教師點拔。第四步是學生練習與展演,內化知識點,生成新認知。
和美課堂的基本標準。從教師教學的角度而言,須做到“五有”——有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有給學生合作的機會;有給學生表現的平臺;有讓小組競爭的氛圍;有對學生過程的激勵。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須達到“五會”:會思考,會傾聽,會表達,會合作,會探究。每學期我們按照這一標準開展“和美課堂杯”競賽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文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和美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YQJK199)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