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爽
摘 要:高職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以就業導向為基礎,來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爭取做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就業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后將來從事其相關職業所具備的基本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社會需要和高職教育的性質是決定就業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主要應該抓素質教育。
關鍵詞:就業導向;就業能力;培養
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教育,而忽略了其職業能力的培養。就業是強國富民的基礎,阻礙高職教育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高職教育中不注重甚至忽視了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現階段我們亟須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改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與社會行業發展步伐不一致的狀況,從而提高和完善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就業導向的意義
就業導向最初被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是他所倡導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深遠意義。在2003年的全國第二次高職教育產學結合經驗交流會上,周濟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把就業導向作為主要辦學方向”之后,他又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議上提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意義。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和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這一科學命題,從理論上講,是由“勞動市場是規劃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就業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就業是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的平衡點、就業與教育政策的組合是職教宏觀政策的基本特點”所決定。從現實來看,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加速發展和工業反哺農業的過程中,社會對職業教育培養的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第一線高技能專門人才需求量很大。事實證明,我國工業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一線高技能操作人員,致使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高等教育大眾化后大學生總量不斷增加,社會就業壓力日益加大[1]。
二、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探索
高職學生相比較其它類學生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點,對其進行就業指導培養也需要根據現實社會需要,其中包括采集社會整體對人才的需求量,學生質量的真實狀況以及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培養等內容。就目前我國教育情況來看,我國就如何開展高職學生的就業培養以及如何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進行就業指導教育的創新是擺在面前的問題之一。世界經濟的發展預示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家經濟的增長不再依靠傳統的農業與工業,而是以服務也以及人才儲備為主,通過開展第三產業業務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這就加劇了對高職院校人才的需求。
于此同時,高等教育將傳統以往注重培養理論型人才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轉變為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技術,高等教育對學生進行培養不再受到邏輯能力的限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僅僅將知識的掌握量為唯一標準,這就預示著整體社會對高等教學起點要求的降低。雖然高職院校學生開始進入優勢期,但是,針對該類學生的培養不能采用傳統的定點式培養,而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差異性培養,發揮其對形象思維掌握的特點,培養具有專門技術型人才。
此外,從國家教育模式上來看,高職院校雖然屬于專科層面,但其實質是通過人才培養塑造一批可以直接參與社會生產、建設以及服務的技術能力型人才,這就符合高職院校招攬學生的標準,也符合如何將人才進行有效的輸出標準。在復雜的社會競爭環境中,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更加傾向于尋找既具備高技能又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即所謂的動手能力與知識水準相匹配的人才結構,是一種極具高素質型、創造型人才方式。高技能型人才并不等同于掌握熟練技能的人才,而是一種綜合性,素質技術型人才。
三、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分析
高職學生所具備的基礎性條件以可以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術為基礎,社會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也取決于整體社會生產力實際發展狀況。現代化的社會模式就是生產力發展水準與社會文化之間存在明顯正比關系,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傾向選擇高職業技能人才與相應的教育層級相適應的狀況,但是,即使相同專業的學生也會產生不同層級對職業技能掌握的要求。此外,高職學生培養高素質人才是介于本科與中職生之間,在企業生產勞動中既扮演執行者角色,又扮演創新者角色,這也是高職學生進行就業能力培養所需注意的。
第一,對高職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技能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是將學生所想以及所念通過邏輯性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優良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講所想知識表達出來,這也是作為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如果一個具備高技術的人才不能將自己在工作中所想表達出來,就會嚴重影響其在工作中的溝通,這是因為任何工作都是一項團隊性工作,個人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決定整體發展的大小,只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2]。
第二,對高職學生進行階段性人際溝通培養。高職學生入學時就會產生低人一等的潛意識,自認為不如本科生以及專科生,卻并不了解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已經發生改變,這就需要高職學生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在未來的就職過程中可以讓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也可以讓他人更加快速的了解自己,從而提升自我的自信心。
第三,對高職學生進行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通過借助現代技術網絡,可以實現信息的互通,現代社會的先機掌握在對信息掌握程度最高的個體及團體手中,高職學習不僅要掌握相應的技術知識,更要緊跟,甚至超前于社會發展程度,這樣才能保證其優質的競爭力經久不衰。
四、結論
針對高職學生進行的能力培養是現代高等人才培養的重要轉變與方向,它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此外,進行能力培養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也極具現實意義,在不斷的探索中得以取得明顯成效。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J].職業技術教育,2013,12(23):121-122.
[2]韓慶祥,雷鳴.能力建設與當代中國發展[J].中國社會科學,2013,15(11):122-123.
(作者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