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
摘 要:體育學習的目的不光在于讓學生鍛煉身體,而且還在于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對體育本身帶有一定的興趣,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就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濃烈學習興趣。了解了學生對哪些體育項目感興趣,并根據此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盡量與學生興趣接軌。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進行調動,使其主動學習,才能使學習氣氛寬松、廣闊,學生無拘無束地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節課成功,教師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當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即使遇到前面所說的情況: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長的教材,也能輕松完成。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育教學;效率;方向
一、教材突出技術點,強調鍛煉的實效性
人的素質是個綜合的概念,身體素質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和勞動技術素質的基礎。離開人的身體談人的素質發展,在理論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中也是要失敗的。新編教材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抓住體育學科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體育技術作為鍛煉身體,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指身體機能、形態等身體質量)的橋梁,在初中的基礎上,提高了體育的技術要求。教材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增強身體鍛煉的實效性。
體育教學中不能排斥運動技術,更不能一見到競技技術的名詞術語就認為是競技技術。教材中出現的技術與競技運動技術有很大區別,即使是學習一些初步的競技運動技術,其目的是用它來發展學生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而不是讓每個高中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實際上也不可能都成為運動員。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編寫的技術不過分強調技術細節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更好地指導自身體育鍛煉,提高鍛煉的實效性。
二、發揮信息技術功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除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外,體育教師還可利用它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創造能力,例如,在進行健美操介紹時,讓學生自己從電腦中找到的參考資料,展開練習,真正由被動地位變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們這種主動性的選項教學,可以看到學生從模仿教學片里的動作,進而又想出其他頗有創造性的動作。既能充分活動全身各部肌肉關節,又能提高動腦創想的水平,把顯形和隱性的目標結合自然到位。一個生動形象的畫面,富有啟發性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激發出來,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體育選項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其形象性、直觀性和可觀賞性是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當然,利用信息技術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理解教材,研究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制作出適合教材內容和學習特點的課件,使其能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三、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高中體育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學生之間的關心,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讓學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形態結構,從而使學生選擇跑步、彈跳最合理的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進行講解示范和輔導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
四、尊重學生的人格
排除體育課的外界環境因素,我們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為什么高中體育對學生們失去了應有的吸引力?或許是體育授課的無聊讓學生們失去了興趣,或許是我們的教學態度讓學生們產生了懷疑,又或者是學生們自身存在的一些觀念、想法。總之,我們首先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還給他們一個思想的自由。和學生建立適應性關系,我們得了解學生,而要了解學生我們就得讓他們對我們產生信任,產生好感。因而,尊重學生們的人格是建立適應性關系的必須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首先我們要平等對待學生,不要立即否認他們的體育觀念,不要嘲笑或者公開學生的獨特想法,不能表示出輕視的態度,尊重學生的人格、想法,以增強他們對體育的信心。然后我們在熟悉當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們一些不適當的想法。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交談,一起運動,在之前我們當然要征求學生們的意見,畢竟現在的學生不大喜歡和老師玩在一起。在談論時,我們應該先向學生們說明體育的重要性、趣味性,然后帶領他們去分析現在體育的狀況,通過他們的嘴里說出體育現存的問題,征求他們的建議,以形成一種合作式的教學關系。學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老師的尊重,會在交談中明白體育的信念,然后在思想理念上或許就會有些轉移。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他們就會更加的信任老師,尊重老師,適應性關系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了。
五、要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長期以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消極、受壓制的地位。教師強行施教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打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出現了隨著年齡增長、年級升高,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逐漸下降的不良現象。很大一部分學生上體育課時無精打采,甚至反感教師的說教,而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卻興致盎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和進一步的深入,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基本特征的體育教學模式已被摒棄,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加強學生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的培養,也成為必然。
(作者單位:開縣陳家中學)